智慧交通背景下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的风险分析与应对
赵双
天津致新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引言
在智慧交通理念的带动下,地铁车站客运组织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交通技术的运用,为地铁车站客运组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有望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不过,新技术的引入也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深入研究智慧交通背景下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地铁安全、高效运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慧交通对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的影响
1.1 运营效率提升
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让地铁车站可以实时掌握客流量、列车运行状况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预测不同时间段、不同站点的客流量,从而合理调配列车运行间隔和车站客运服务资源。比如,在高峰时段增加列车班次,在低峰时段适当减少,避免列车资源的浪费,提高运营效率,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
1.2 服务质量优化
依靠智慧交通技术,地铁车站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具个性化、更便捷的服务。例如,乘客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实时查询列车到达时间、车站拥挤程度等信息,合理规划自己的出行路线。同时,车站内的智能导向系统、自助服务设备等,能够引导乘客快速找到乘车方向,完成购票、检票等操作,提升乘客的出行感受。
1.3 管理模式变革
智慧交通推动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管理者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做出决策,实现对客运组织的动态管理。比如,根据客流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人员的岗位安排,确保车站的运营秩序。此外,智慧交通技术还促进了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了管理效率。
2 智慧交通背景下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系统风险
智慧交通技术依赖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像传感器、通信网络、数据分析平台等。这些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不准确或者传输中断。例如,传感器出现故障可能会使客流量统计出现偏差,影响运营决策;通信网络故障可能会造成车站与列车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顺畅,威胁行车安全。另外,技术系统还面临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黑客攻击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泄露乘客信息。
2.2 客流组织风险
尽管智慧交通有助于预测客流,但突发事件仍然可能导致客流量突然发生变化,如大型活动结束、恶劣天气等。这时,车站可能无法及时调整客运组织方案,造成乘客拥堵。在换乘站,不同线路列车到达时间不协调,也可能导致换乘通道拥挤,增加乘客摔倒、踩踏等事故的风险。
2.3 设备设施风险
在智慧交通背景下,地铁车站引入了大量新设备,如智能闸机、自助售票机、智能导向标识等。这些设备如果维护不当,可能会出现故障,影响乘客通行。例如,智能闸机卡票、自助售票机吞币等问题,不仅会给乘客带来不便,还可能引发乘客的不满和秩序混乱。此外,新设备与原有设备的兼容性问题也可能会影响车站的整体运营。
2.4 人员管理风险
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新的技能和知识,如数据分析、系统操作等。部分员工可能因为培训不足,无法熟练掌握新技术,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可能由于缺乏应对经验,无法有效地组织乘客疏散,导致局面失控。
3 智慧交通背景下地铁车站客运组织风险的应对策略
3.1 强化技术系统保障
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维护机制,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传感器、通信设备等正常运行。加强软件系统的更新和优化,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构建严密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取
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措施,防范网络攻击,保护乘客信息安全。此外,设置技术系统备份方案,在主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确保客运组织不受影响。
3.2 优化客流组织方案
制定“一核多元”的客流组织应急预案,以车站控制室为指挥核心,联动站台、站厅、出入口等区域建立分级响应机制。针对大型活动散场等可预见大客流,提前 4 小时与活动主办方建立数据共享通道,根据入场人数动态调整列车运力,通过站外限流、分批放行等措施将瞬时客流峰值控制在车站承载量的 80% 以内。在换乘站推行“时空分流”策略,利用智慧调度系统微调列车到站间隔,使不同线路换乘高峰错开 5-8 分钟,同时在换乘通道设置智能潮汐栏杆,根据实时客流方向自动调整通行宽度。
3.3 加强设备设施管理
构建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系统,将智能闸机、自助售票机等设备的运行参数、维护记录、故障频次等数据实时映射至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风险,提前安排预防性维护。建立“15 分钟响应圈”维修机制,在站厅设置备品备件智能仓,常见故障配件实现即时调取,复杂故障由专业工程师通过 AR 远程指导现场维修。针对乘客操作问题,在设备旁加装交互式教学屏,通过动画演示分步操作流程,同时开发设备故障一键报修功能,乘客扫码即可反馈问题并实时查看处理进度。在新设备选型阶段,组织跨部门测试小组进行为期 3 个月的兼容性测试,确保与既有系统无缝对接。
3.4 提升人员管理水平
加强员工培训,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包括智慧交通技术应用、数据分析、应急处理等内容,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突发事件场景,让员工熟悉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3.5 加强乘客引导与服务
通过多种渠道,如车站广播、电子显示屏、移动应用程序等,及时向乘客发布列车运行信息、车站客流情况和安全提示等。在车站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为乘客提供引导和帮助。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通过宣传册、视频等形式,向乘客普及地铁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乘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6 持续改进与创新
定期对地铁车站客运组织进行评估,收集乘客的反馈意见,分析运营数据,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评估结果,对客运组织方案、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同时,关注智慧交通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创新客运组织模式,不断提升地铁车站的运营管理水平。
结束语
智慧交通为地铁车站客运组织带来了诸多机遇,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随着智慧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地铁车站客运组织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持续关注技术创新,不断完善风险应对策略,加强各方面的协同合作,是保障地铁运营服务质量,满足城市发展和乘客出行需求的关键。通过不断努力,地铁车站将在智慧交通的浪潮中实现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客运组织,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方凯,史天运,陈瑞凤,钱克非.面向北京冬奥会的京张高速铁路旅客服务智能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4,44(9):56-62.
[2]仝星,王涛,田青,宛根训,张瑶,崔璐.基于 PaddlePaddle 和 VGG 的戴口罩人脸识别方法设计[J].警察技术,2023(01):41-43.
[3]田源,杜呈欣,李樊,汪晓臣,孙同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乘客综合服务平台方案研究与设计[J].铁道运输经济,2022,44(01):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