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 OBE 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朱海侠

青岛工学院 山东青岛 26630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领域内的英语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的指导精神,大学英语教学应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以其清晰的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OBE 理念的核心内涵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OBE 理念的核心内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预期能力)为起点和归宿,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并持续改进,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成这些预期的、可衡量的成果(Spady,1994)。其核心要素包括:

1.成果导向:教学设计和实施始于清晰定义、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有时间限制的学生学习成果(S.M.A.R.T.原则)。这些成果通常聚焦于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KSAOs)。

2.反向设计:从期望的最终学习成果出发,反向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确保教学各环节都服务于成果的达成。

3.学生中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效,强调因材施教,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充分的学习支持,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4.持续改进:建立基于评价数据的反馈闭环机制,不断评估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资源投入。

(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目标清晰化:大学英语教学应首先明确界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应具备的具体英语能力(如:能就某一专业话题进行流畅的口头陈述;能读懂并撰写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英文文献摘要;能在跨文化商务场景中进行有效沟通等),而非仅仅掌握词汇量或语法点。

2.内容实用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预期学习成果,突出语言的实用性、交际性和工具性,特别是与学生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需求相关的语言技能(蔡基刚,2012)。

3.评价多元化与过程化:评价应聚焦于学生实际能力表现(Performance),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涵盖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真实反映学习成果的达成度。

4.教学个性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满足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应用。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相对模糊、笼统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表述常停留在"提高综合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等宏观层面,缺乏具体、可衡量、可操作的能力描述(王守仁,2016)。例如某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大纲中仅表述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未明确说明具体应达到何种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需求脱节

教材内容偏重通用英语(EGP),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场景结合不够紧密。调查显示, 72% 的工科学生认为现有英语教材内容与专业关联度低,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实践调研数据)。

(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

"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据课堂观察统计,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时间占比超过 70% ,学生语言实践机会不足,特别是输出性技能(说、写)的训练不够充分。

(四)教学评价重知识、轻能力

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标准化笔试(如四六级),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不足。某高校期末评价中,笔试成绩占比达 80% ,口语评价仅占 10‰ 。

(五)"学用分离"现象突出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迁移到实际的专业学习、学术交流或工作场景中。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仅 35% 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对工作有实质帮助。

三、OBE 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反向设计:明确与细化预期学习成果

1.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研企业(行业需求)、院系(专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明确能力目标。例如某理工大学通过调研确定机械专业学生需具备"阅读英文技术手册"和"进行设备操作英文交流"的能力。

2.定义学习成果:采用布鲁姆分类法制定分层级的能力描述。例如:

基础级:能听懂日常会话(TOEIC 400 分水平)提高级:能参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讨论(TOEIC 600 分水平)发展级:能进行学术英文演讲(TOEIC 800 分水平)

3.成果层级化:建立"基础-提高-发展"三级能力矩阵,明确各阶段达标标准。

(二)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模块化课程体系:

2.内容与专业融合:计算机专业融入代码注释、技术文档写作;商务专业增加案例分析、谈判模拟等真实任务。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法(TBLT):设计"产品英文发布会"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市场调研、文案撰写、现场演示全流程。

2.项目式学习(PBL):跨专业组建团队完成"一带一路跨文化商务方案"项目,培养综合能力。

3.混合式教学:利用 SPOC 平台开展课前知识学习(微课+测试),课堂时间用于研讨、展示、反馈。

4.情境化教学:创建模拟联合国、国际展会等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训练。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评价方式多元化:

2.评分量表(Rubrics)示例(口语表达):

(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形成 PDCA 循环:Plan:制定教学目标;Do:实施教学活动;Check:收集评价数据;Act:调整教学方案。

结语

OBE 理念以其清晰的目标导向、反向设计的逻辑、学生中心的立场和持续改进的机制,为破解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境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未来改革需重点关注三个维度:在制度层面建立 OBE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师层面加强教学能力培训;在资源层面建设专业语料库和数字化平台。只有通过多方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范式转变,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4):547-558.

[3]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2,33(6):47-50.

[4]王守仁. 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