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治疗结合全身穴位按摩应用在 1 例难产后母乳分泌障碍患者中的价值分析报告
杨凡
菏泽市立医院产科 274000
引言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及母子情感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出现母乳分泌障碍,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难产后,由于产妇身体经历较大应激,加之精神紧张、疲劳等因素,母乳分泌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低频脉冲治疗和全身穴位按摩作为两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促进产后母乳分泌方面逐渐得到应用[1]。本报告旨在总结 1 例难产后母乳分泌障碍患者接受低频脉冲治疗结合全身穴位按摩的治疗过程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李 XX,28 岁,初产妇,平素体健,无慢性病史、传染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孕期产检规律,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因胎儿窘迫于 2025 年 5月 21 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历经 2 小时,术中出血量约300ml ,手术过程顺利,胎儿娩出后 Apgar 评分 1 分钟 9 分,5 分钟 10 分。术后转回病房,生命体征平稳,体温 36.5°C ,心率 82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20/80mmHg 。
产后 3 天,患者自觉双侧乳房胀痛明显,乳房外观无红肿、发热,但触之质地较硬,可触及散在结节,使用吸奶器仅能吸出极少量淡黄色初乳,远不能满足婴儿喂养需求。
1.2 诊断结果
难产后母乳分泌障碍
1.3 治疗前评估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排除了乳腺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母乳分泌障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发现其因无法顺利哺乳而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了解患者产后饮食、休息及婴儿吸吮情况,综合判断母乳分泌障碍的原因主要为产后身体虚弱、精神紧张以及乳腺管未充分疏通。
2 治疗方案
2.1 低频脉冲治疗
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将电极片放置于双侧乳房的乳晕周围及乳房基底部。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脉冲频率为20-30Hz,脉冲宽度为200-300μs,治疗强度以患者能感受到轻微的乳房震动但无明显疼痛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为 20 分钟,每天治疗 2 次。低频脉冲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刺激乳腺组织,促进乳腺腺泡的收缩,增加乳汁的分泌量,同时刺激乳腺管平滑肌,促进乳腺管的通畅,利于乳汁排出[2]。
2.2 全身穴位按摩
由专业按摩师为患者进行全身穴位按摩。首先按摩头部穴位,包括百会、神庭、印堂、太阳等,采用指揉法,每个穴位按摩 2-3 分钟,以缓解患者精神紧张,改善睡眠质量。接着按摩上肢穴位,如少泽、合谷、内关等,少泽穴为通乳要穴,采用点按法,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个穴位按摩 1-2 分钟,可促进乳汁分泌。合谷穴与内关穴采用揉法,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然后按摩胸腹部穴位,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采用揉法,可宽胸理气,促进乳汁排出,按摩 3-5 分钟;乳根穴在乳房根部,采用按揉法,能增强乳房气血运行,每个穴位按摩 2-3 分钟。最后按摩下肢穴位,足三里、三阴交等,足三里为人体重要保健穴位,采用按揉法,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为乳汁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每个穴位按摩 3-5 分钟;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经气血,对产后身体恢复及乳汁分泌有辅助作用,按摩 2-3 分钟。全身穴位按摩每天进行 1 次,每次按摩时间约 40 分钟。穴位按摩通过疏通经络,调节人体气血脏腑功能,达到促进乳汁分泌的目的。
3 治疗过程及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母乳分泌情况。每次低频脉冲治疗后,询问患者乳房的感觉,观察乳房皮肤有无发红、破损等不良反应。进行穴位按摩时,注意患者的表情及反馈,及时调整按摩力度。每天记录患者的母乳分泌量,通过婴儿吸吮时间、吸吮频率以及使用吸奶器吸出的乳汁量来综合评估。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及食欲变化[3]。
治疗第 1 天,患者在接受低频脉冲治疗后,感觉乳房有轻微的胀满感,穴位按摩后自觉身体放松。但当天母乳分泌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第 2 天,继续进行低频脉冲治疗和穴位按摩,患者精神状态有所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母乳分泌量开始增加,使用吸奶器可吸出少量乳汁。治疗第 3-5 天,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患者母乳分泌量逐渐增多,婴儿吸吮时能明显听到吞咽声,基本可满足婴儿的喂养需求。患者焦虑情绪明显缓解,食欲恢复正常。
4 治疗效果评估
4.1 母乳分泌量评估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母乳分泌量,发现治疗前患者使用吸奶器几乎无法吸出乳汁,治疗 3 天后,每天母乳分泌量可达 300⋅400ml ,满足了婴儿的基本喂养需求。治疗 1 周后,母乳分泌量稳定在 500-600ml ,完全实现了母乳喂养。
4.2 患者主观感受评估
患者自述治疗后乳房胀痛感减轻,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增强,能够积极配合后续的护理和喂养指导。
5 讨论
难产后母乳分泌障碍是临床常见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传统观念认为,产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是导致母乳分泌障碍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产后精神心理因素、乳腺管堵塞以及内分泌失调等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低频脉冲治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直接作用于乳腺组织,通过电刺激促进乳汁分泌和排出,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全身穴位按摩则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从而促进乳汁分泌。本病例中,将低频脉冲治疗与全身穴位按摩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低频脉冲治疗从物理层面刺激乳腺,穴位按摩从整体调节人体机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母乳的分泌[4]。
然而,本治疗方案虽具一定疗效,但也存在局限性。如穴位按摩的效果受操作者手法与经验影响,操作差异可能导致疗效不一。对于因严重内分泌失调或乳腺结构异常引起的泌乳障碍,单靠低频脉冲与按摩干预可能不足,需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未来应加强对低频脉冲与穴位按摩机制的研究,优化治疗策略,提升干预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同时,重视产妇的健康宣教,包括哺乳姿势指导、营养建议及心理支持等,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七、结论
低频脉冲治疗结合全身穴位按摩应用于难产后母乳分泌障碍患者,能有效增加母乳分泌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主观感受,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实施。本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难产后母乳分泌障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并进一步探索其最佳治疗方案和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吴云,杨磊,王颖,等.通督调神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假性球麻痹) 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4,33(11):1947-1949.
[2] 潘琳,高宁,张宁.胸背部平衡松解术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4, 16(10):72-76.
[3] 彭巧玲,牛三强,王晓雯,等.淋巴回流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对分娩初产妇泌乳水平的干预效果[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26(6):834-837.
[4] 崔华杰,韩叶芬,黎凤民,等.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乳房胀痛及泌乳不足产妇中的应用[J].妇儿健康导刊, 2024, 3(24):109-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