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排班智能规划算法的研究
谢俊晖 费禹铖 廖海阔 卢超 郑志纯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 广西柳州 545000
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人工排班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员工排班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需要考虑员工技能、工作时间偏好、劳动法规等多重因素。智能排班算法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员工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智能排班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优化和系统实现两个方向。较为常用的是基于约束规划的排班方法,其中,常用的算法有遗传算法。或者依赖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来完成,例如 APS,APS 是基于各种基础数据及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排产的系统,用户在导入 APS 系统时,规范、完整的数据是系统能正常使用的基础。[1]
如何在不超过规定工作天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同时考虑员工的技能匹配和节假日约束,并顺利、合理的完成生产计划,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排产的一个重要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排班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特定行业,缺乏通用性。本研究在充分的调查研究与演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普遍情况的智能排班设计思路,为企业的高效率排班提供支持。
一、智能排产的重要性分析
智能排班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多重价值。首先,从效率角度看,智能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排班方案的生成,大幅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其次,在成本控制方面,智能排班能够精确匹配业务需求与人力供给,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不仅如此,智能排产有助于提升员工满意度。通过考虑员工的个人偏好和技能特点,算法可以生成更加人性化的排班方案。最后,从管理决策支持的角度,智能排班系统能够提供多种备选方案和预测分析,帮助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系统可以模拟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用工需求,为企业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二、智能排班面临的困难
智能排班算法的研究与应用面临诸多挑战。首要难点是多目标优化问题。一个合理的排班方案需要同时满足企业运营需求、员工个人偏好和法律法规要求,这些目标往往相互冲突。例如,最小化人力成本可能与最大化员工满意度存在矛盾,需要算法在多个目标间找到平衡点。其次,约束条件的复杂性增加了算法设计的难度。排班问题需要考虑的约束包括: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长上限、员工连续工作天数限制、特定岗位的技能要求、员工休假安排等。这些约束条件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解空间,传统优化方法难以有效处理。实时调整需求是另一个重要挑战。
在实际运营中,突发情况如员工请假、业务量激增等经常发生,要求排班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并重新优化。这对算法的计算效率和适应性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外,大规模问题的求解也是智能排班面临的难题。对于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排班问题的解空间呈指数级增长,常规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或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最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增加了算法复杂度。不同员工可能有不同的工作时间偏好、技能特长和发展需求,算法需要充分考虑这些个性化因素,才能生成被广泛接受的排班方案。
三、问题描述与约束条件分析
员工排班问题可以描述为: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为每个员工分配每月的工作日和休息日。本研究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法定工作日限制、节假日约束和员工技能匹配。根据规定,员工全年工作天数不得超过上限。这一限制是排班方案必须满足的硬性条件。其次,法定节假日不允许安排员工上班,算法能够准确识别并避开这些日期。最后,由于员工的技能不通用,每个员工只能被安排到其具备相应技能的工序工作。这一约束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要求算法在分配工作时充分考虑员工的技能特点。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约束条件,如员工的连续工作天数限制等。这些因素虽然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但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算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寻求最优的排班方案。
四、智能规划算法的构思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构想采用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设计智能排班算法。首先,我们定义决策变量 X_ij,表示员工 i 在第 j 天是否工作(1 表示工作,0 表示休息)。然后,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旨在最小化员工的工作强度差异,可表示为:minimize ∑|∑x_ij -
其中, μ 为平均工作天数。
约束条件包括:
1. 每月工作天数不超过法定上限:
_max
2. 法定节假日不工作: X⊥j=0 , ∀j∈H
3. 员工技能匹配: $\mathbf { X } \lrcorner \ddot { 1 } \rrangle = 0$ ,
其中,D_max 为法定最大工作天数,H 为节假日集合,S_i 为员工 i不能工作的日期集合。
算法实现步骤如下:
1. 输入员工信息、技能矩阵、节假日列表等数据
2. 构建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 使用求解器求解模型
4. 输出每个员工的工作日历
该算法通过严格的数学建模和优化求解,能够确保生成的排班方案满足所有约束条件,同时实现工作负荷的均衡分配。
五、算法验证与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的基本构思,使用 Python 编程语言完成功能的编码,包括员工信息、节假日信息的读取功能,整数线性规划器对象,CPLEX 求解器的调用函数以及输出函数。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选用测试的数据集对算法的效果进行测试。输入数据包括员工信息、技能矩阵、节假日列表、总限制工作天数等。算法先调用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结合输入的数据对模型实例化,再调用 CPLEX 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合理时间内生成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排班方案。算法生成的方案在以下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
1. 合规性:所有员工的工作天数均未超过法定上限,在节假日中无工作安排。2. 合理性: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长略有下降,提升员工的幸福感。3. 高效性:排班时间相较人工排班具有较大的提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六、进一步展望与总结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线性规划的智能排班构思,该思路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全自动智能人员排班,有助于改善企业员工排班中的合规性、公平性和效率问题。尽管该构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员排班的工作效率,但是在该思路指导下进行的排班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例如该思路进行的自动化人工排班,结果与人工排班结果类似,对于连续工作时长改善不明显,人员工作安排相对固定,没能运用动态性原则来改善算法的计算结果。未来可以通过更为复杂的数学建模进行优化求解,算法生成的结果能够生成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排班效率和员工满意度。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虑连续工作限制的问题,使算法更加人性化和实用化,提高员工工作的幸福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铎先,赵敏. 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年 10 月
作者简介:谢俊晖(1991-),男,广西南宁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系统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