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茶歌文化形态的传承现状与传播路径优化
周丹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湖南益阳 413100
引言
安化茶歌是描绘安化地区茶农生活及茶叶采摘、制作场景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安化茶歌文化不仅展示了安化绝美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安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展示了茶歌文化视域下的民生百态,反应了茶农的幸福生活。因此,安化茶歌文化需要得到传承与创新发展,运用现代的艺术理念、艺术表演形式、信息技术及载体进行创新研究,在传承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元素,提高大众对安化茶歌文化的接受能力,拓展传承途径。
一、安化茶歌文化形态的传承现状
(一)安化茶歌文化形态创新性运用不足
安化茶歌文化形态是在茶文化发展中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与乡村经济发展、茶产业的突破、乡村文化等级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未将安化茶歌文化作为音乐、茶文化的艺术形式与乡村振兴融为一体,导致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茶歌文化的艺术理念、表现形式落后,难以与当代人的审美、艺术修养同频,进而阻碍安化茶歌文化的创新发展。其次,安化茶歌文化的艺术创新较为落后。表现在传承人的思想保守、观念守旧,难以在传承中创新。
(二)安化茶歌文化形态传承人缺失
安化茶歌文化形态的传承,传承人是主体、是基础。但是在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安化茶歌文化传承人逐渐缺失。原因一,安化茶歌文化属于地域文化,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导致传承人收入不足,经济生活条件堪忧。进而促使年轻人的传承人转行或者发展其他副业。原因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音乐文化的创新、多元化发展,人们对安化茶歌文化形态的接受能力逐渐降低,加剧年轻受众群体的丢失,导致受众群体与传承人锐减。
(三)新媒体、数字技术应用不足
由于当代的安化茶歌文化传承人都属于老一辈的人员,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较低,限制安化茶歌文化的传承及推广。导致安化茶歌文化的传播始终处于现场表演的模式,无法打开传承局面,无法将安化茶歌文化向全国范围推广。
二、安化茶歌文化形态传播路径优化
(一)深度研究安化茶歌文化形态,综合运用
1.乡村振兴与茶歌文化协同发展
安化茶歌文化是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乡土气息浓厚,地域色彩丰富。在创新研究及应用、推广安化茶歌文化形态时需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开展文化创新发展,在安化茶歌文化伴随经济发展中达成传承目的,做到小切口、全普查、综合梳理、分类整理的文化探究过程[1]。通过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凝神聚力,“茶旅文体康”一体化发展。如安化的马渡村兴建集养殖园、采摘园、农耕文化园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茶歌文化融入经济发展中;龙塘镇茶乡花海社区不仅解决了 13 个镇的扶贫工程,而且推动茶歌文化的普及,促使茶乡、茶香、茶歌文化形成统一体。安化的乡村振兴之路不仅带动百姓赋予,摘掉贫穷的帽子,更加推动茶歌文化的发展,达成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
2.建立智能资料库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调研安化茶歌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发展与创新研究任务,在乡村经济的发展中收集民间的茶歌文化形态,形成地域间的艺术价值研究、文化鉴赏,深度挖掘其中的民俗风情,建立资源丰富的安化茶歌文化资源储备[2]。运用摄像机、智能手机等录制民间的安化茶歌文化艺术形式,并对资料收集、整理、创新应用。并运用信息技术分类存储,形成数字化格式的储备艺术资源。如将安化茶歌文化分为《童谣篇》《茶诗篇》《茶谚篇》等类型的文化形式,《童谣篇》用童谣的方式记录茶歌艺术文化,《茶诗篇》借助诗词的方式反应茶歌文化色彩,《茶谚篇》用言语的形式记录茶歌文化形态。艺术研究人员根据安化茶歌文化资料库中的信息进行针对性分析及创新研究,融入现代化艺术理念,助力安化茶歌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拓展安化茶歌文化传承人培育,储备人才
首先,国家发挥整体调控及主导作用,倡导文化单位、学校等承担起传承安化茶歌文化的责任[3]。文化单位组织艺术骨干学习及创新安化茶歌文化,建立系统的研究机制,在艺术表演中推广茶歌文化,培育青年传承人。中小学组织人员根据安化茶歌文化形态进相关研究,编写进教科书,音乐教师根据茶歌文化开展音乐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安化茶歌文化;湖南大学需要建立传统文化研究专业,明确涵盖安化茶歌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专业类型,促使大学生在艺术研究中对安化茶歌文化建立创新思考,从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创新安化茶歌文化形态及艺术表现形式。形成基于学校、文化单位的传承人培育,改善传统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唯一性。
其次,建立安化茶歌文化、文旅品牌。安化盛产黑茶,在以“安化黑茶”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中融入文旅思想,将安化茶歌文化与黑茶发展相融合,建立涵盖茶马古道、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云台山等景点的非遗体验与制茶工艺展示[4]。促使品茶、爱茶的人员感受安化茶歌文化的音乐底蕴,获得视觉与韵律的熏陶。同时,开展黑茶文化节、故宫贡茶归乡仪式等大型活动,并在其中融入安化茶歌艺术表演环节,在品茶及艺术观赏中推广茶歌文化,发现并培养传承人。
(三)运用现代化技术推广茶歌文化,拓展途径
安化茶歌文化形态的传承需要在传统推广与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拓展方式,才能打开思路、广纳受众群体。现代化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制作各种的视频资源,形成对国人的视觉、听觉刺激,吸引大众眼球,获得文化推广。因此,安化茶歌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途径,创新推广方式。
如,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安化茶歌艺术表现形式,根据茶歌文化制作成动漫、新媒体视频等资源,从小学生到成人都能接触安化茶歌文化。动漫系列重点展示采茶、制茶的传统文化;新媒体资源重点展示茶歌艺术底蕴,创新舞蹈动作,丰富艺术演绎形式。另外,建立线上推广机制。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直播带货、直播宣传文化思想等已经成为主流。安化地区政府可以组织有经验的安化茶歌文化传承人开辟线上直播渠道,借助直播的途径传递安化茶歌文化理念。同时,线上演绎安化茶歌,借助线上渠道推广安化茶歌,促进茶歌文化的创新发展。
总结
安化茶歌文化形态的传承及发展需要在原有形式上创新、突破,才能形成保护及传承模式,解决安化茶歌文化形态传承中遇到的问题与困境,打开传承局面,推动安化茶歌文化形态在全国、互联网等维度的传递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凯晗,周跃斌,沈程文.湖南茶歌文化内涵研究——以“挑担茶叶上北京”茶歌为例[J].福建茶叶,2025,47(03):78-81.
[2]赵雨心.思维可视化下茶歌文化与声乐教学课堂融合构建的内涵价值与表现形式[J].戏剧之家,2024,(32):120-122.
[3]张玲.湖南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传承百年的茶文化活态博物馆[N].中国文化报,2023-01-03(008).
[4]刘璟颉.“非遗”活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徽州采茶歌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4,26(04):91-96.
本文系益阳市社科联 2025 年度课题《安化茶歌文化形态与传播路径研究》研究成果(编号:J131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