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速公路智慧养护管理系统设计探析

作者

吴琼 张岩 刘靖周

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宝天分公司 陕西 宝鸡 721000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快速扩张,通车年限与重载交通量的持续攀升导致道路服役性能加速衰减。为确保路网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建设、运营、养护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方能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整体品质。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高速公路管理体系,打造涵盖智能巡检、运营监管、养护作业、状态监测的智慧化平台,实现对路网运行状况的全方位掌控,为公众创造更优质的出行服务环境。针对当前养护管理面临的痛点,本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智慧养护管理平台及移动巡检应用程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传统养护模式,显著提升养护管理效能。

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面对的挑战

1.1 养护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作为国家交通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沿海经济繁荣区域,为确保道路始终保持优良技术状态,保障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道路养护部门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并处理各类路面问题。传统养护模式从病害检测、状况评估、方案设计到封闭施工,整个流程耗时过长,不仅威胁道路安全性能,还显著降低了运营效率,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面临着绿色环保与低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当前行业广泛采用的生态友好型沥青材料,以及具有节能降噪特性的新型路面结构技术,不仅体现了环保理念,也成为降低养护成本的有效手段。但如何在确保道路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工程维护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1.3 养护工作量大且复杂

高速公路因其里程长、覆盖范围广的特性,客观上加大了养护工作的强度。特别是在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等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例如冬季暴雪覆盖路面引发的冻融循环损害,夏季高温导致沥青路面软化等问题,都需要养护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专项维护计划。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先进的养护机械和检测仪器,这些设备虽然提升了养护作业的技术含量,但同时也使养护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复杂。这种技术升级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对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使得养护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 高速公路智慧养护管理系统设计

2.1 智慧高速移动巡检 APP

① 采用当前行业通用的 MVVM 架构范式与多平台兼容技术方案,应用程序基础框架同时适配 Android 和 iOS 操作系统。运用 Vue.js 结合 Uni-app技术栈构建视图模型分离架构与跨平台业务逻辑,地理信息交互模块选用Leaflet 开源 JavaScript 组件库,时间日期处理功能通过 Dayjs 工具库实现。② 系统架构具备公网与专网数据交换能力。当网络连接异常时,巡检数据自动存储至移动设备本地存储空间,待网络恢复后系统将自主完成数据同步至后台服务器。高速公路设施巡检所需技术文档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本地,可通过应用程序功能直接查阅,其余辅助信息则需通过网络向后台管理系统发起请求获取。

2.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在道路维护作业中,各类工程机械的配置与使用需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为提升道路养护效能,可构建以下基于微服务的管控平台架构。该架构以 Spring-Cloud 技术栈为核心组件,配合 Redis 集群提供数据缓存功能,实现从数据库快速提取信息并暂存至缓存系统,既缓解了数据库存储压力,又提升了服务响应效率。当遭遇高频数据读写需求时,传统 MySQL 数据库容易面临性能瓶颈,导致查询延迟甚至系统瘫痪,此时可实施读写分离的负载均衡方案来优化系统性能。具体而言,主从服务器分别承担数据写入与读取职能。此外,在道路养护管理体系中,k8s(开源容器编排系统)作为底层支撑平台,通过虚拟化服务器资源,实现对各类微服务模块、服务实例及数据库的统一管控,不仅降低了运维复杂度,还大幅提升了系统

的自愈性能。

2.3 智能病害识别与上报模块

养护人员携带移动终端(手机/平板 )开展日常巡查,APP 调用设备摄像头,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模型 ),自动识别路面裂缝、坑槽、沉陷等病害。以裂缝识别为例,系统通过图像灰度化、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对比病害数据库,精准判定裂缝类型(横向、纵向、网状 )与等级(轻微、中度、严重 ),同步测算长度、宽度等参数,替代人工测量,识别准确率达 90% 以上 。

识别病害后,APP 自动关联地理位置(通过 GPS 定位,误差≤5m )、道路桩号、所属养护单元等信息,生成标准化病害记录。养护人员可补充文字描述(如病害周边环境特征 )、上传现场照片/视频,点击“上报” ,数据实时同步至系统后台,触发养护任务流程。从发现病害到完成上报,耗时压缩至 3 分钟内,大幅提升信息采集效率。

2.4 任务派工与调度模块

系统后台接收病害上报信息后,依据预设规则(如病害类型 - 处置工艺匹配库、养护班组作业范围 ),自动生成养护工单。工单包含病害详情、处置标准(如坑槽修补需采用的材料配比、压实工艺 )、完成时限、关联预算等内容。通过 APP 推送至养护管理人员终端,经审核(可设置多级审核或自动派工 ),快速派发至对应施工班组,实现“发现 - 派工” 流程自动化,响应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内。

APP 实时显示各养护班组位置(基于 GPS 定位 )、在途任务、人员/设备状态(如压路机是否闲置、班组人员数量 )。当突发大规模病害(如连续长距离裂缝 )时,系统自动评估班组作业负荷,智能调度就近、闲置班组协同处置,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支持人工干预调整派工,保障复杂场景下任务合理分配,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2.5 养护过程管控模块

施工班组接收工单后,APP 推送标准化作业流程,以步骤化指引(如坑槽修补:切边 $$ 清槽 $$ 填料 $$ 压实 $$ 养生 )、动画演示、关键参数提醒(如压实度需 ≥95% ),规范操作行为。作业时,通过 APP 上传关键工序照片(如清槽后基底、填料分层压实影像 ),系统自动核验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若存在偏差(如填料厚度不足 ),实时预警并推送整改建议,从源头把控养护质量。

APP 自动采集养护过程数据,包括材料使用量(通过智能传感器对接拌合站,统计沥青、碎石消耗量 )、工时(记录班组签到、签退时间 )、设备运行参数(如压路机振动频率、碾压次数 )。病害处置完成后,上传前后对比照片、验收单(含 GPS 定位、验收人员签名 ),数据同步至系统形成完整养护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 APP 追溯任一病害处置全流程,为质量评估、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实现“计划 - 执行 - 验收” 闭环管理。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研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研发了高速公路智能化养护管理解决方案及移动巡检应用程序,从技术实现和功能设计的维度阐述了智能化养护系统的构建理念。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将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不仅能规范养护作业流程,还可实现养护项目的全流程管控,显著提高工程养护质量,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九胜,林报嘉,周成.“互联网 + 道路养护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分析[J].公路,2020,65(5):300-304.

[2] 林 芸 . 浅 谈 高 速 公 路 信 息 化 建 设 和 管 理 [J]. 中 国 产 经 ,2021(20):138-139.

[3]田月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8):182-183.

[4]郭军梅.浅谈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对运营维护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22(7):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