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问题导向学习在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

朱玥

兰州成功学校 730100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关键目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关乎学生终身与社会发展,包含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多维度。苏教版生物教材是培养该素养的重要资源,提供了海量素材。而问题导向学习(P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与主动性,助力学生深度理解并运用知识,这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度相符。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问题导向学习在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里占据基础且核心地位,涵盖对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等多方面的认知。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进程中,逐步构建起这些观念,进而能以生命的独特视角,去认识、阐释自然界诸多现象,深度领悟生命的本质与内在意义。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强调以事实证据为基石,秉持严谨务实的求知精神,借助科学思维方法去认知事物、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与能力。于生物学习而言,它涵盖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模型建构以及批判性思维等,能助力学生透彻理解生物概念原理,切实提升其剖析与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具备从现实里察觉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生物现象展开观察、提问、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并交流讨论结果的能力。它是生物学学习的关键途径,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科研流程,掌握科研方法,进而有效培育创新精神,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基于对生物学的认知,在个人与社会事务探讨中,能理性阐释、判断并尝试化解生产生活里生物学问题的担当与本领。学生要心怀社会责任感,关注热点议题,投身环保行动,倡导健康生活,学会将所学生物知识灵活运用,切实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身力量。

二、问题导向学习的特点及其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契合性

(一)问题导向学习的特点

问题导向学习以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为起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是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是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强调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契合性

问题导向学习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在生命观念培养方面,问题导向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在科学思维培养方面,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借助归纳、演绎、推理这类科学思维手段来推进,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培养方面,问题导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社会责任培养方面,问题导向学习所选取的问题往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留意社会热点,以此强化自身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感。

三、问题导向学习在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问题导向学习的起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苏教版生物教材藏有海量素材,教师可依据教材具体内容展开教学运用,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科学史实、社会热点问题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借助展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领学生仔细观测细胞各异的结构,随后抛出问题:“细胞内不同结构具备何种功能?这些结构又是怎样协同运作,以实现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呢?”如此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助力后续学习。

(二)引导问题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携手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究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模型建模等科学思维方法,对问题加以剖析、提出假设、规划实验并验证假设。例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预测。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使其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完整流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组织问题讨论,促进知识整合与交流

在问题探究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学生可以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2]。通过问题讨论,学生可对所学内容加以整合梳理,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问题评价,反思与提升

问题评价是问题导向学习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3]。通过问题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生物核心素养。

四、结论

问题导向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在苏教版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问题导向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问题探究、组织问题讨论和开展问题评价等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助力学生养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关键素养。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问题导向学习的应用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育研究者也应加强对问题导向学习在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研究,为生物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柯兰明. 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J]. 试题与研究, 2024, (21): 1-3.

[2]李四尧.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PBL)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J]. 生活教育, 2024, (07): 103-105.

[3]李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J]. 高考, 2023, (33): 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