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话剧作品的教学策略探究
张怡
合肥市第六中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
在传统话剧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作品的结构进行条分缕析,注重剧本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等知识点的传授,并通过朗读、分析剧本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与语言特点,同时教师讲解话剧作品的社会背景与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社会价值。本研究提出的话剧作品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读演结合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引导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认知。
一、多层次情境空间的创设
立体式话剧教学的基础在于构建多层次的情境空间,这些空间既包括物理学习环境的有形改造,也包括心理氛围的无形营造,还包括虚拟空间的拓展延伸:
(一)物理环境设置
如教学《雷雨》时可将教室布置为周家客厅,教学《茶馆》时可设置为老裕泰茶馆的样式,教学《玩偶之家》时则可安排为娜拉的起居室。空间布置不需要过于复杂,但应包含一些关键元素:如《茶馆》教学中悬挂不同时期的历史图片,《玩偶之家》教学中放置象征家庭束缚与女性解放的对立物品等。物理空间的重构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戏剧氛围,因为"没有任何的戏剧创作过程和呈现结果可以脱离这两者(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的存在"。
(二)心理空间营造
如《雷雨》可以播放低沉压抑的背景音乐,配合昏暗灯光,让学生体验封建家庭的压抑感;《玩偶之家》最后讨论环节适宜使用明亮光线和轻快音乐,象征娜拉获得自由后的心境;在《茶馆》的不同历史时段切换相应的音乐和图像,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时代变迁感,并有效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三)虚拟空间拓展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带学生"走进"复原后的老北京茶馆或 20 世纪初期的欧洲家庭;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可以让学生扮演剧中角色进行线上讨论;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对比展示不同导演对同一剧目的舞台处理。这些虚拟空间的拓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二、梯度化任务设计
针对话剧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包含基础性任务、提升性任务和挑战性任务的梯度化任务体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切入点,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一)基础性任务
如在《玩偶之家》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寻找娜拉的十个笑与哭"任务,要求学生标记出剧本中娜拉笑和哭的地方,并简要分析其背后的情感;《茶馆》教学中可以设计"茶馆人物档案"任务,要求学生为茶馆中的几位主要顾客建立身份档案。这些基础任务能够确保所有学生对剧本有基本理解,为后续深度活动奠定基础。
(二)提升性任务
如《雷雨》教学中的"家庭法庭"活动,学生分组扮演审判长、陪审员、原告(如繁漪)、被告(如周朴园)等角色,就"谁应该为周家的悲剧负责"展开模拟审判;《玩偶之家》教学中的"女性沙龙"活动,
学生分别扮演娜拉、林丹太太和当代女性代表,就"女性如何定义自我价值"展开跨时代对话。这些提升性任务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挑战性任务
如在《雷雨》教学中可以以鲁贵视角重写"雷雨夜"剧情,解释其作为底层仆人如何周旋于主仆之间;《茶馆》可以设计"茶馆角色互换"体验活动,学生分别扮演茶客、警察、商人等,在模拟经营中还原剧本中的剥削关系,并记录学生的应对策略。这些挑战性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三、多元动态评价机制
传统的话剧教学评价多局限于纸笔测试或单一的表演评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情境化学习中的多维成长。立体式教学倡导多元动态评价机制,从评价主体、评价维度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工具: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如在《茶馆》角色扮演活动的评价流程可设计为:表演者自评(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对角色的理解)→小组成员互评(从合作角度提供反馈)→观众评价(从观赏效果角度点评)→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避免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限性。
(二)评价维度的全面性
以在《玩偶之家》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娜拉的三重身份"角色分析任务,评价学生能否从剧本台词和潜台词中挖掘娜拉作为妻子、母亲和独立个体的不同自我认知,或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创作"娜拉归来"续篇,从"人物性格一致性"、"社会现实可能性"和"戏剧冲突强度"三个指标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这种创造力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也深化了对原著的理解。
(三)评价方式的过程性与终结性
如在《茶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雷达图直观地展示学生在话剧单元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表现的关联。雷达图通过多维度的呈现,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哪些过程积累促成了最终成果,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这种可视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便于学生自我反思,也为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和改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戏剧素养。
参考文献
[1] 向春艳.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以人教版高中“中外戏曲和话剧”单元为例[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6):94-95.
[2] 李康佳. 统编版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研究[D]. 陕西理工大学,2024.
[3] 邓钰.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诵读”板块吟诵教学研究[D]. 牡丹江师
[4] 徐唱.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研究——以济宁市X中学为例[D]. 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24.
作者信息:张怡,女(1992.9-),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