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中数学延时教学的实践探析
杨彩云
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中心小学 422509
一、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
当前,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与问题。从服务内容来看,大部分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为主,缺乏丰富的课程体系和特色活动。教师往往将课后服务时间简单用于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未能充分挖掘课后服务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潜力。在师资配备上,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数量有限,且多数教师身兼数职,既要承担日常教学任务,又要负责课后服务工作,导致在课后服务过程中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创新教学。此外,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是农村小学课后服务面临的一大难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识和参与度也有待提高,部分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意义了解不足,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
二、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中数学延时教学的必要
(一)提升农村学生数学成绩的需求
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等问题。由于家庭学习环境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辅导条件,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难以在课后得到及时巩固和强化。数学延时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步弥补知识漏洞,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成绩。此外,数学延时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二)家长对课后辅导的期望与支持
随着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家长也迫切希望孩子能够在课后得到有效的辅导和帮助。然而,由于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大多难以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农村地区课外辅导机构匮乏,家长无法将孩子送到专业的辅导机构学习。因此,学校开展的数学延时教学正好满足了家长的这一需求,家长们普遍希望通过学校的课后服务,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数学辅导,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支持也体现在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如督促孩子按时参加课后服务、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等,这为数学延时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中数学延时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来说,有趣的学习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数学延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场景或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通过趣味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我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将班级里的水果分配问题作为切入点。我拿出一篮苹果,提出如何公平地将苹果分给每位同学的问题。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渐意识到,仅用整数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自然引入了分数的概念。接着,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分苹果的人”和“接收苹果的人”,在互动中理解“一半”“四分之一”等分数的实际意义。这种情境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还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实施分层辅导,满足个性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上存在差异。实施分层辅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辅导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获得进步。对于学习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耐心地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时,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于基础薄弱的 A 层学生,我着重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大量的基础练习题,如2.3+1.2=,⋯5.6-3.4=" ,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方法。在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总是忘记小数点对齐,我就用通俗的比喻,告诉他小数点就像小朋友站队时要对齐,让他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对于基础中等的 B 层学生,除了常规练习外,我会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如“小明去商店买文具,铅笔 0.8元一支,笔记本 2.5 元一本,他买了 2 支铅笔和 1 本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好的 C 层学生,我则布置了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题,如“用 0、1、2 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考和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知识理解
开展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数学延时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生活场景,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农田面积、统计家庭日常开支、制作数学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在学习“认识周长”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测量校园”的实践活动。我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皮尺、记录本等工具,让他们在校园里选择不同的物体,如篮球场、花坛、旗杆底座等,测量这些物体的周长。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合作,有的负责拉皮尺,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计算。比如,在测量花坛周长时,由于花坛形状不规则,学生们就采用分段测量再相加的方法。测量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分享测量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周长的概念,还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语
通过分析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明确数学延时教学的必要性,并实施创设趣味情境、分层辅导和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数学延时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优势,为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峰.“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探究[J].甘肃教育,2024,(21):35-38.
[2]王迪.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课后教育服务的标准化路径[J].中国标准化,2024,(24):272-274.
[3]刘军红.“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如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J].教育,2025,(0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