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节能减排技术与实践

作者

李建南

广东省肇庆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060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减排十分重要。本文从给水排水设计入手,探讨了节水和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水耗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节能;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新风向标,而在绿色建筑的诸多要素中,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减排设计尤为关键。但传统的给水排水设计往往忽视了节水节能,导致水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转变思路,积极研究并应用先进的节水节能技术,优化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方能推动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一、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节水技术应用策略

1.系统供水压力平衡

供水压力平衡是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此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市政管网余压等因素,合理控制供水压力,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其中,分区供水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将建筑物按照高度划分为不同的压力区,并采用二次加压或区域供水的模式,可以避免单一加压带来的压力过剩问题。同时,在供水系统的设计中,还应充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减少不必要的二次加压,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

2.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应用

随着节水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水龙头、恒温混合阀等。以节水型马桶为例,传统马桶每次冲洗用水量通常在6升以上,而节水型马桶采用了小便分流、双档控制等技术,可以将单次冲洗用水量控制在4升以内,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再如节水型水龙头,通过内置恒流控制芯、设置开关限位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水流量过大导致的水资源浪费。

3.中水回用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水处理工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物理+生物+膜处理”的三级组合工艺已经成为主流。对于一些优质的杂排水,如淋浴水、洗手水等,可以采用毛发聚集器、斜板沉淀、纤维转盘过滤等物理处理工艺,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就可以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而对于一些含有粪便等污染物的污水,则需要采用更加深度的处理工艺,如MBR膜生物反应器等。以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配套建设了300m³的中水池和双管路供水系统,最终实现了中水回用率达到65%,年节水量达到12万吨,中水覆盖了冲厕、绿化、车库冲洗等多个用水环节。可以看出,通过合理应用中水回用技术,绿色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其收集与利用是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屋面、路面等场所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就能获得品质优良的再生水,用于绿化灌溉、车辆冲洗等场景,从而减轻市政供水压力[1]。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首先,在降雨初期,将屋面冲刷下来的污染物质随雨水一并排入污水管网,这个过程称为初期雨水弃流,目的是避免污染物进入后续的处理设备。接着,待屋面冲洗干净后,开启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入调蓄池,经过斜板沉淀或微絮凝过滤等工艺去除杂质,最终出水水质能够满足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雨水回用的安全性,在使用前还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二、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节能技术应用策略

1.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由集热器、储水箱和循环泵等部件组成,其中集热器的选型至关重要。对于日照条件优越的地区,平板型集热器就能满足需求,而在阳光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真空管型集热器凭借其出色的集热效率,成为不二之选。当然,单纯依靠太阳能并不能确保热水供应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阴雨天气,集热效果会大打折扣。为此,设计师通常会在系统中配置辅助加热设备,如空气源热泵或电加热器,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动,互为备用,从而实现全天候无间断供应[2]。

2.高效水泵与变频技术

在绿色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中,采用高效水泵和变频控制技术,对于降低系统能耗、实现建筑节能至关重要。所谓高效水泵,是指在额定工况下效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并且在宽广的流量范围内仍能保持较高效率的水泵产品。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项水泵能效标准,对不同类型水泵的性能参数做出了明确规定,设计人员应优先选用节能产品目录中的高效水泵,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与高效水泵相配套的,是变频控制技术,传统恒速泵只能工作在额定工况,而变频泵可根据系统实际需求,实时调节电机转速和流量,避免了过量供水和溢流损失。以某小区为例,施工单位采用了变频调速的离心泵,配合小区水箱,实现了无负压供水和高区直供,较传统供水方式节能30%以上。在用水低谷时段,系统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高峰时段再启动水泵,联合市政管网补充供水。双水源的优化调度,进一步提升了系统节能效果。类似地,在高层建筑供水中,采用变频泵结合气压罐的无负压供水技术,通过水泵变频调速和气压罐吸纳余压,既可节省电耗,又能减少管网爆管等事故[3]。

3.智能供水系统

与传统供水模式相比,智能供水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智能”二字。通过在管网关键节点布置各类在线监测设备,如智能水表、压力传感器等,并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系统就能够动态掌握管网的水压、水质和漏损状况[4]。这些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处理后,监控中心可准确诊断出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出优化控制指令,确保供水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工况。在绿色建筑中应用智能供水系统,不仅可以实时发现和处置管网异常,有效控制跑冒滴漏,还能优化水泵运行参数,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系统还能与用户终端实现双向互动,通过发送用水提示和奖惩措施,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形成人机协同的节水格局。

4.新型管材与阀门的应用

给水排水管网的材质性能和密闭性直接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因地制宜选用性能优良的新型管材,如不锈钢复合管、高性能聚乙烯管等,既可提高管道强度和抗腐蚀性,又可降低生产能耗和运输成本。此外,阀门作为调控水流的执行器件,在节能方面也有较大改进空间。可选用新型陶瓷密封阀、多功能调节阀等,减小启闭扭矩,这些阀门具有启闭扭矩小、操作能耗低、密封性能优异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针对大口径管道,可采用调流调压阀,既可灵活调节,又可有效降低水锤损害。科学选材配件,既可保障给水排水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又可降低工程造价,实现节能、节材、节水多重效益。

结束语: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节能减排,需要节水和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在系统供水、用水器具、水资源利用、热水系统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并积极应用高效水泵、智能供水、新型管材等先进技术,可从源头和过程两个层面实现水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不仅是绿色建筑的内在要求,更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者应树立全局观念,紧跟节能减排技术前沿,因地制宜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品质,为建筑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杜亭燕.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5):204-206.

[2]林国良.试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J].中华建设,2023,(10):117-119.

[3]李盼盼.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22,48(06):212-213.

[4]边克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