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趣味田径教学法对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作者

谌宇

渝北区观月小学 401120

一、引用

青少年体质健康备受关注,小学阶段是身体发育与运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体育教育意义重大。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不足是常见问题,在城镇小学尤为突出。受教学资源、理念限制,传统田径教学侧重技能传授,方法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致使其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抵触。

二、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多数城镇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沿用传统方式,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重复练习。这种方法缺乏创新与趣味,不适应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学生被动训练,参与积极性低,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内容枯燥

田径教学局限于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训练,形式单一,教师过于强调动作规范准确,忽视学生兴趣体验。学生反复练习易疲劳厌倦,对体育课程兴趣缺失。

(三)学生参与度低

因教学方法和内容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消极怠工,部分虽参与但缺乏热情,敷衍了事。这既影响身体素质发展,也不利于培养体育兴趣与运动习惯。

三、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趣味田径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规律,将田径基本技能与趣味性、游戏性相结合,通过设计多样教学活动与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方法。

(二)特点

趣味性强:将田径与游戏、竞赛结合,增加教学趣味性与娱乐性,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热情。如跑步设计 “追逐跑”“接力跑”,跳跃设计 “跳房子”“青蛙跳” 等。

主体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与参与机会,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教学活动。

情境性明显:注重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助力学生理解掌握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如投掷创设 “打靶”“投沙包” 等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练习。

综合性高:不仅关注田径技能培养,还注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社交能力全面发展。教学中,学生需与同伴合作竞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沟通能力。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小学低年级 2 个班级,实验班与对照班各 30 人。两班学生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 50 余篇,重点研读近五年核心期刊论文 20 篇,了解趣味田径教学法研究现状与趋势,提供理论支撑。

实验法:实验班采用趣味田径教学法,对照班用传统田径教学法。实验周期一学期,实验前后测试两班学生体育兴趣与身体素质。

问卷调查法:实验前后对两班学生进行体育兴趣问卷调查,问卷参考《小学生体育兴趣量表》,设 15 个问题,采用李克特 5 点计分法,有效回收率 100% 。

访谈法:实验中对两班体育教师及部分学生访谈,了解对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看法与建议数据统计法:用 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运用 t 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

五、实验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实验过程

准备阶段:实验前对两班学生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进行前测,掌握初始情况。对实验教师开展趣

味田径教学法培训,使其熟悉理念与方法。

实施阶段:实验班运用趣味田径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多样活动与情境;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示范讲解与重复练习为主。

总结阶段:实验后对两班学生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进行后测,收集数据。总结反思实验过程,分析问题与不足。

(二)实施策略

教学内容趣味化设计:依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与爱好,对田径内容进行趣味化设计。如跑步结合音乐、舞蹈设计 “韵律跑”;跳跃结合动物模仿设计 “小兔跳”“袋鼠跳” 等。

教学方法多样化运用:采用游戏、竞赛、情境等教学法,提高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师根据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

教学评价多元化实施:改变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与个体差异。评价内容涵盖参与态度、学习进步、团队合作等,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兴趣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兴趣各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实验班对体育课程喜欢程度为 65% ,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为 60% ,对田径运动兴趣为 55% ;对照班相应指标分别为 63% 、 58% 和 53% 。实验后,实验班对体育课程喜欢程度升至 92% ,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达 90% ,对田径运动兴趣提高到 88% ,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实验前( P<0.05 );对照班对体育课程喜欢程度为 68% ,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为 62% ,对田径运动兴趣为 56% ,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且实验班实验后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后 P<0.05 )。

(二)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实验班 50 米跑成绩为 10.5 秒,立定跳远成绩为 120 厘米,坐位体前屈成绩为 8.5 厘米;对照班相应指标分别为 10.6 秒、118 厘米和 8.3 厘米。实验后,实验班 50 米跑成绩提升至 9.2 秒,立定跳远成绩达 135 厘米,坐位体前屈成绩提高到 11.2 厘米,各项成绩均显著优于实验前( P<0.05 );对照班 50 米跑成绩为 10.3秒,立定跳远成绩为 122 厘米,坐位体前屈成绩为 9.0 厘米,成绩有一定提高,但无显著差异( 此外,实验班实验后各项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实验后( P<0.05 ),表明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效果良好。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趣味田径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

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更契合低年级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效果更佳

(二)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组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对该教学法的认识与运用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对内容趣味化设计,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趣味性与实效性。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与个体差异,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学校加大设施投入,教师营造轻松有趣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其了解教学法优势,引导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共同培养兴趣与习惯。

参考文献:

[1]郭建涛.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3):143-145.

[2]卞佳峥.小学趣味田径教学的策略优化与实践路径研究[J].田径,2025,(07):3-4.

[3]隋立忠.游戏化教学理念下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探究[J].智力,2025,(16):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