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高速大数据在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刘烨 张鑫
陕西交通电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710065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攀升,交通密度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尤其是在恶劣天气、大流量、突发故障等复杂场景下,事故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处置难度大,对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传统高速公路管理模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查、被动报警与经验判断,不仅响应滞后,而且资源配置不够高效,难以实现事故前有效干预与事故后高效处理。在此背景下,智慧高速概念提出并不断深化,其本质在于将信息技术深度嵌入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大数据的实时采集、智能分析与动态响应,构建起以预防为核心、响应为保障的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本文从智慧高速大数据体系构建出发,深入分析其在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中的功能与优势,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探索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为智慧交通系统安全运营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一、智慧高速大数据体系的构建基础
智慧高速大数据体系是以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为基础构建的全域数据闭环系统。感知层主要包括监控摄像头、雷达传感器、气象检测器、车载终端 OBU、路侧设备 RSU 等,实现对车流密度、车速、车辆类型、通行状态、环境因素的实时采集。传输层借助 5G、边缘计算节点及专用通信网络,确保海量数据的高频传输与低延迟接入。平台层集成云计算资源、大数据处理平台与 AI 算法引擎,对感知数据进行清洗、融合、建模与实时分析。应用层则是具体落地的业务场景,如事故预测、拥堵管理、应急响应、诱导调度等。该体系的关键在于打通跨设备、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与动态化管理。通过构建统一数据中台与服务接口,中台将各类数据资产整合为可复用的分析资源,为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大支撑。
二、事故预防中的风险感知与预测机制
在事故预防环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预测方面。基于历史事故数据与实时运行数据,系统可构建多维度事故风险评估模型。以车速变异率、交通密度突变、天气变化、地形结构、路面条件、时间周期等为输入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深度神经网络等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动态评估各路段未来15 分钟至1 小时内的事故概率,并按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同时,系统通过对典型事故诱因的建模,如频发事故点、弯道长坡、隧道口等高风险区域实施重点监控,并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趋势预测。例如通过 LSTM 网络捕捉车流状态演变特征,从而识别事故潜在高发区并提前布控。与此同时,借助 GIS 系统将风险等级可视化展示,结合实时天气数据实现空间与时间维度的联动预警,为交通管理者制定调度计划与布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此外,系统可同步向驾驶员推送预警信息,引导其减速慢行、调整路线,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响应与处置机制优化
当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后,智慧高速大数据系统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流程,实现事件发现、信息通报、资源调度与处理闭环的高效协同。事件发现方面,依赖视频识别算法与物联网数据融合,能够在数秒内识别交通异常事件类型(如追尾、抛锚、车辆逆行等),并与公安交警、运营中心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通报机制通过预设的事件等级标准,自动推送至指挥平台、应急处置小组与相关管理单位,并同步在沿线 LED屏、车载导航终端发布动态预警信息。资源调度环节,基于交通流量、车辆位置、事故等级、应急资源布点等信息,借助优化算法计算出最优路径与响应方案,调度清障车、救护车、警力资源迅速抵达现场。处置过程由大数据平台全程记录并回传指挥中心,实现指挥与执行的实时联动。通过这种数据驱动的响应模式,应急处置平均时间相比传统方式缩短 30% 以上,事故恢复效率提升显著。此外,事故处理后系统还将自动生成事件报告、评估报告与处置建议,纳入知识库供后续学习与优化。
四、多源数据融合提升预警精度与响应效率
智慧高速大数据系统要实现事故预警与应急响应的高效运行,必须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质量融合。除传统交通检测设备采集数据外,还需整合气象局数据、第三方导航平台数据、车联网数据、社交媒体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通过语义识别、情感分析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将社交平台中的突发事件信息提取为“群众感知”源;通过API 接入高德、百度地图等平台的用户上报与路径选择数据,可辅助识别潜在异常流量点;车联网数据提供车辆实时状态与驾驶行为,为微观层级的安全预测提供可能。这些多源数据经过统一时空基准与数据建模方式整合后输入分析平台,使得风险预测更加精准,响应机制更加敏捷。此外,边缘计算节点的部署使得一部分数据处理在本地完成,减少中心系统延迟,提高整体系统响应能力与容错能力,为真正实现“预警在前、响应在快、处理在准”的管理目标提供了支撑。
五、结论与未来展望
智慧高速大数据技术在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不仅提升了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也为现代化交通治理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思路。从前端感知、数据处理到智能分析与响应调度,大数据已经成为智慧高速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引擎。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动态预警机制以及多部门协同响应体系,能够在事故前实现精准防控、事故中高效处置、事故后系统复盘,从而全面提升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构建更为开放协同的数据生态,推动 AI 算法进一步落地,提升系统对复杂事件的识别与预测能力;同时加强数据标准建设与安全治理,保障数据共享与隐私合规共存;此外,探索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技术融合下的新型事故预警机制,将智慧高速交通管理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主动化、协同化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倩.X 公司智慧交通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23.DOI:10.27272/d.cnki.gshdu.2023.005068.
[2] 徐鹏飞.智慧交通背景下广州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DOI:10.27151/d.cnki.ghnlu.2023.002038.
[3] 郭成东.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04):166-168.DOI:10.13655/j.cnki.ibci.2023.04.050.
[4] 林成创,檀童和,曾桓涛,等.“东数西算”赋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J].数据通信,2023,(0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