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毛凌
安康学院医学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加明确,在注重基本物质保证的基础上,更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安康建设休闲养生秦巴明珠的新定位,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阶段性目标,这就进一步为我市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康养产业发展方向模糊、进入门槛低、产业流失率较大等问题日趋严重,为了进一步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必要紧密围绕康养产业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康养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与新思路。
一、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地,绿色生态资源富集,空气和水环境质量长期稳居全国前列,生态气候宜居,自然资源宜养,生态康养旅游、富硒资源利用开发等特色明显。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潜力优势。
1. 有一定的政策保障
为进一步保障安康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康政府在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康陕西行动(2020-2030 年)》,要求充分释放绿色发展红利,有效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将我市绿色生态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科学确立康养产业的战略定位、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要措施。
2. 环境独特优良
某市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在 15∘C~17∘C 。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率 99% 以上;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地,空气和水环境质量长期稳居全国前列。丰厚的生态环境为安康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
3. 硒资源富足
土壤硒含量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全市 54.2% 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 毫克/千克)以上水平,其中达到中硒和高硒水平的土壤占 51.9% ,非常适合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全市水体硒含量丰富,泉水、溪水中硒含量变幅在 0~0.141 毫克每升,平均值达到 0.0019 毫克每升,最高值为 0.141 毫克每升,是有待开发的特色宝贵富硒矿泉水资源[2]。
4. 健康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立足“安居康养”的城市定位,不断拓展优势、丰富业态,逐步形成涵盖健康医药、养老、运动、管理、旅游、食品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体系[3]。
二、存在的问题
1. 康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产业链笼统缺乏紧凑性
通过调研发现康养产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展建设,以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结合经济带建设,融入自然观光、生态休闲、康养度假、自驾露营、科考探险、宗教文化、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秦岭之心森林旅游康养特色体验区依托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强调以森林旅游为特点的生态旅游、休闲康养、乡村旅游、科考研学、山珍美食、康养旅居等。 其投入与规模均十分庞大,涉及领域广,服务项目多,但缺乏一定的紧凑性,没有做精做强,部分产业甚至强行打造“康养+旅游”的品牌,形成旅游不强、康养不精的尴尬局面。
2. 对“康养”定义理解的不准确导致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模糊性
通过调研发现,各涉及康养的产业或旅游产业对于“康养”“康养+旅游”等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被问及什么是康养时,关键词总是围绕康复、养生、休闲、旅游,极少有单位谈到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在被问及是否需相关人才时,均表示是有需求并可以接纳的,但对于专业人才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技术技能并不了解,对能从事什么岗位定位并不清晰。这就导致了康养产业在大力发展,相关专业学生就业依然面临困难。
3. 康养产业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与相关专业院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设发展
就产业而言,对于各院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不了解,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解不清晰、不到位,特别是养老护理院及社区医院对于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这就使康复治疗学专业服务领域与岗位需求在社会上的界定不清晰,造成康复治疗学专业就业领域或方向看着宽、实则窄,缺乏社会对专业的支持,导致专业建设与发展阻碍重重。就相关专业院校而言,一方面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不了解社会需求与前沿,培养方向盲目跟风,抓不到重点和目标,扩大招生规模,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导致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困难,从而阻碍了专业的建设发展。
三、建议
1. 政府加大对“康养”的宣传力度
通过政府对“康养”概念、事迹、案例等的宣传,一方面引导并加深康养产业、康养相关产业等对“康养”内涵的理解,以便使各产业在发展或融入“康养元素”发展的过程中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岗位精准,从而科学促进康养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宣传,打造康养品牌的同时让康养、健康管理等名词深入社会人心,促进康养胜地建设发展的同时提升相关专业在社会人心中的地位,提高认同度,这对相关专业学生认同度的提高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加强校企合作
各相关专业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学会立足岗位的真本事。各院校可筛选一批底蕴和实力相对雄厚的健康相关产业或企事业单位,一方面可通过建立订单定向式培养方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磨练学生的真本事,合作企事业单位可择优录用学生;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根据社会前沿、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岗位需求情况等,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科学动态调整。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外聘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校分享实践经验,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帮助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学会如何应对实践问题。
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提质培优的背景下,各院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打造品牌。一方面要引进高层次青年教师,融合传统与创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要在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做好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特别是高职院校,往往存在“重技能,轻科研”的问题,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以此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甚至将技能大赛与职称评审相关联,导致师生花大量时间筹备比赛,滋生出科研无人做,教学不用心等问题。除此之外,要充分挖掘和培养教师发掘学生潜力的本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品德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康市汉滨区等 10 个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的批复[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24,(18):7-10.
[2] 杨家颖.乡村振兴视域下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20):100-103.
[3]张钰鑫.安康市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特区经济,2024,(0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