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实践探索
石华琴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引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结构设计上充分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思维与能力的提升、过程与方法的引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新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理解不深入,对教材教法的运用缺乏系统性,导致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充分发挥教材教法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因此,开展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实践探索,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核心素养要素的挖掘
(一)立足教材内容梳理核心素养要点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要素。在教学实践中,需深入研读教材,结合各学段、各章节的教学目标,系统梳理教材内容背后隐藏的核心素养要点。例如,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可侧重挖掘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素养要素;图形与几何领域可重点关注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素养要素;统计与概率领域则着重提炼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素养要素,确保核心素养培养有明确的载体与方向。
(二)结合教材编排把握核心素养层次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教学中需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的梯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与深度。低年级教材内容以直观、具体为主,核心素养培养侧重基础能力的启蒙,如初步的数感、量感、空间观念;中高年级教材内容逐渐抽象、复杂,核心素养培养则注重能力的提升与拓展,如复杂的运算能力、严谨的推理能力、灵活的建模能力。通过契合教材编排层次的核心素养培养,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三)依托教材栏目拓展核心素养维度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设置了“试一试”“练一练”“你知道吗”“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多样化栏目,这些栏目不仅是教材内容的补充与延伸,更是拓展核心素养维度的重要途径。“试一试”“练一练”栏目可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素养;“你知道吗”栏目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认知,培养数学抽象素养;“实践与综合应用”栏目则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可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充分利用教材栏目资源,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多维度、全方位培养。
二、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法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情境教学法激发核心素养意识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情境创设,教学中可依托教材中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分析,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借助购物、行程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素养;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绘制平面图形等情境,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二)探究教学法提升核心素养能力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教学法与教材理念高度契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通过数学运算验证猜想、借助直观想象构建模型,这些过程能全面锻炼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能力。
(三)合作教学法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分享思路、互补不足。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锻炼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判断(提升数据分析素养)、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强化数学建模素养),通过合作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
三、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实践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材教法运用能力
教师是教材教法实践的主体,其对新苏教版教材理念的理解程度、教法运用能力直接影响核心素养培养效果。需加强教师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研活动、教学观摩等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苏教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掌握契合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导教师在培训后进行教学实践反思,不断优化教材教法的运用策略,提升教师将教材教法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评价完善核心素养培养导向
教学评价对教学实践具有导向作用,为保障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有效实践,需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突破传统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评价模式,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纳入评价范围。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教材教法的优化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搭建实践平台丰富核心素养培养场景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场景支撑,需依托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搭建丰富的教学实践平台。可结合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组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利用校园环境、社区资源设计数学探究项目,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互动交流渠道。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为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更多场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要素、创新运用契合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完善实践保障措施,能够有效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持续探索新苏教版教材教法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路径,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材教法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贻.小学数学教材中合情推理相关内容的解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3.
[2]祝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材质量标准发展变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23.
[3]王洪.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