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燃气场站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刘迪
辽河油田燃气集团公司 辽宁省盘锦市 124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居民的日常生活,如烹饪、取暖,还是工业生产、商业运营等领域,燃气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旦燃气场站出现安全问题,导致燃气供应中断,将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转产生巨大的冲击。居民生活将陷入不便,工业生产可能被迫停滞,商业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1 燃气场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供气安全
燃气场站作为天然气输送的关键节点,承担着接收、储存和分配天然气的重要任务。其稳定运行是确保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正常用气需求。一旦燃气场站发生事故,可能导致大面积停气,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1.2 防范事故风险
燃气场站内储存和输送的天然气、液化天然气(LNG)等物质具有高度的易燃易爆特性,一旦发生泄漏、火灾或爆炸等事故,后果将极为严重,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通过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潜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设备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开展细致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避免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引发的事故,确保场站的安全运行。
1.3 维护社会稳定
燃气场站的安全状况不仅关乎能源供应,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旦场站发生事故,不仅会中断居民和工业用户的天然气供应,还可能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情绪,对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燃气场站的安全管理,不仅是保障能源供应的需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2 燃气场站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系:亟待完善的框架
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燃气场站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燃气场站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存在着漏洞和缺陷,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急演练的缺乏也使得燃气场站在面对突发事故时,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应急演练是检验和提高应急预案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练,可以让工作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然而,一些燃气场站对应急演练不够重视,演练次数少,演练内容简单,形式主义严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职责划分不明也是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问题,在一些燃气场站中,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着推诿扯皮的现象,当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找到责任人,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2 员工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是天然气场站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天然气场站的工作环境复杂且高风险,每个环节都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部分场站的操作人员仍然依赖于基础的培训,缺乏针对特定设备和系统的深入学习,尤其是对于老旧设备和复杂设施的操作经验较为匮乏。在一些场站,操作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和现场经验,面对突发情况时无法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导致问题的处理不及时,增加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安全管理人员通常接受过一定的安全管理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仍然存在差距。
3 优化燃气场站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燃气场站安全运行的基石,明确职责分工则是确保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在燃气场站中,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人员承担着不同的安全职责,从场站管理人员到一线操作人员,每个人都在安全管理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站长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安全目标、监督安全制度的执行等;安全管理人员则专注于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而操作人员则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明确各岗位的职责,避免了职责不清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也是至关重要的。操作规程是指导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的重要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等操作步骤,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以燃气压缩机的操作为例,操作规程应明确规定开机前的检查内容,如检查润滑油液位、冷却系统是否正常等;开机时的操作顺序,如先启动油泵,再启动压缩机等;运行过程中的监控要点,如密切关注压缩机的压力、温度等参数;以及停机时的操作步骤,如先停止压缩机,再关闭相关阀门等。
3.2 加强对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
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是确保员工能力提升的基础,天然气场站应根据岗位要求和安全管理需求,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覆盖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确保员工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特别是在新员工入职时,必须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场站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设备操作规范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对于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也要定期再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和行业标准,保持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仅仅进行培训而不进行效果评估是无法确保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的。因此,场站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等多种方式,检验员工是否真正掌握了培训内容,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培训结束后,场站应通过工作表现和安全事故统计等数据分析,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如果培训效果未达预期,应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优化培训方式,确保员工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3.3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保障设备运行
设备是燃气场站运行的核心,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场站的安全和稳定。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是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手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记录了设备从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到报废的全过程信息,包括设备的基本参数、采购合同、安装调试报告、维护保养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通过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可以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历史信息,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提供重要依据。
结束语
优化燃气场站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从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完善、设备管理、信息化推进、应急加强及风险管控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各燃气场站应立足自身实际,精准制定优化方案,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以确保场站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燃气行业的稳健发展筑牢安全根基,助力行业在能源转型和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夫虎.浅析量化风险评价在城镇燃气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7):58-60.
[2]王扬.天然气场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