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跃动显童真,玩乐促发展

作者

阮晓婕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香堤澜湾幼儿园

关键词:一物多玩;体能大循环;幼儿园教育;陶行知理论;幼儿体能发展

一、问题提出:传统体能活动的困境与理论启发

长期观察幼儿园日常体能活动,发现传统模式有局限性。园所里塑料滑梯、平衡木玩法单一,幼儿易失兴趣,曾有大班孩子觉得绕轮胎跑没意思。统计显示, 60% 自制器械因玩法固定,每月使用不足 5 次,大量教育资源闲置。从儿童体能成长看,模式化活动更堪忧,数月重复固定路线,孩子运动技能机械重复。小班幼儿在塑料地垫单调钻爬,难提升身体协调性;大班幼儿反复相同投掷训练,综合运动能力发展慢,甚至抗拒参加,严重束缚幼儿体能发展。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引改革路径,他主张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提炼教育素材。由此思考让单一器械“活”起来,“一物多玩”概念应运而生。我们尝试打破器械固定玩法局限,让操场成“体能探索乐园”,让幼儿自主探索实现体能全面发展,落实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到体能教育中。

二、“一物多玩” 体能大循环体系的构建

改造 450 平方米户外场地时,我们对户外运动器械创新整合规划。以轮胎为例,先竖放作“障碍桩”训练幼儿绕桩跑灵活性,后横竖连接或堆成“轮胎山”成迷宫锻炼攀爬等能力,并排连接成“平衡桥”提升平衡与专注力。中班幼儿把轮胎当“小船”玩“划船比赛”让我们意识到器械玩法无穷。我们还充分利用自然物品等,用树枝、鹅卵石设“自然路径”锻炼平衡能力,油桶与麻绳组合成“吊桥”等激发挑战精神,软垫堆叠成“小山丘”供幼儿练习跳跃。通过这些组合,单一器械变为多功能体能训练工具。

150 米环形跑道串联多个活动区域,形成体能大循环系统。各区域为运动专项场地,大循环前,每班每天滚动一个专项场地,经15 分钟专项指导后开展混龄循环游戏,围绕“一物多玩”设计不同难度活动。基础区以简单玩法为主,如用软垫玩翻滚、爬行游戏,助幼儿掌握基础动作技能,提升小班孩子动作协调性。提升区增加器械组合难度,设“跨跳 - 攀爬 - 平衡”复合关卡,锻炼幼儿综合运动能力。挑战区鼓励幼儿自主设计玩法,如大班幼儿创设“丛林探险路线”,提升体能同时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活动强调全方位锻炼体能,涵盖行走、奔跑等多项技能,以轮胎为核心的活动可让幼儿一次提升多项体能素质。

三、“一物多玩” 的教学实施策略

结合情境化游戏与“一物多玩”,是点燃幼儿兴趣的核心。在 “森林探险” 主题活动中,我们把轮胎当作 “石头”,竹筒当作 “魔法棒”,绳索当作“藤蔓”,幼儿化身 “小探险家”。他们在穿越 “巨石阵”(轮胎障碍)时,需要快速奔跑并灵活躲避;寻找 “魔法宝藏”(竹筒隐藏任务)过程中,要运用钻爬技能;攀爬 “火线山”(绳索攀爬架)则锻炼了上肢力量和勇气。通过情境化的设计,孩子们在玩耍中不自觉地完成了体能锻炼,显著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

幼儿体能发展有差异,分层次指导很关键。对于运动技能不足的孩子,我在其攀爬轮胎塔时耐心守护并示范攀爬方法;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我鼓励创新玩法,如设计更复杂器械组合路线。有大班孩子设计出“轮胎迷宫”并教其他小朋友通过,发挥了领导与创造力。此外,我注重为幼儿提供自我探索机会,活动中确保安全、引导方向,鼓励自由探索器械使用方法。看着他们从小心翼翼到大胆创新,我体会到自主探索对幼儿发展很重要,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进行时,我密切观察孩子参与及身体状况并适时调整。若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我会更换游戏内容或改变规则。如 “轮胎障碍跑” 游戏孩子热情减退后,我改为 “轮胎接力赛”,增加竞争元素,让幼儿重新兴致勃勃。定期收集幼儿对游戏的感受很重要。我通过与幼儿交流、观察表现并结合体能测试数据,优化 “一物多玩” 活动设计。例如,根据幼儿反馈,调整软垫 “小山丘” 高度为 “丛山峻岭”,确保活动既满足幼儿体能需求,又契合其兴趣和能力。

四、成效验证:“一物多玩” 对体能发展的显著成效

实际数据清晰显示了“一物多玩”方法的有效性。器械使用率从不足20% 提升至 180% ,这意味着同样的器械发挥出了数倍的教育价值。幼儿体能测试结果更令人欣喜,跑、跳、平衡等多项体能指标达标率平均提高38% ,其中跳跃能力达标率提升 45% ,平衡能力达标率提升 42% 。这些数据有力证明,“一物多玩” 的体能大循环体系切实促进了幼儿体能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的观察里,孩子们的成长变化令人感到惊喜。曾经对体能活动不感兴趣的孩子,如今每天都期待户外时间,主动参与各种器械玩法探索。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自发设计出 “轮胎保龄球”“竹筒投篮” 等新颖玩法。而且,持续的体能活动让幼儿身体素质明显改善,生病请假的频率降低,在园所里更加精力充沛,展现出健康活泼的精神风貌。

五、反思与展望:“一物多玩” 的发展方向

“一物多用”实际操作中难题众多。部分器械频繁使用后损坏,如轮胎磨损、绳索断裂,维修成本和时间成难题。一些复杂玩法安全防护要求高,如幼儿自主设计的高空绳索项目,教师需时刻关注,安全管理压力大。此外,教师创新器械玩法、设计活动方案能力参差不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满足幼儿发展需求亟待解决。

展望未来,计划从三方面改进“一物多玩”活动。首先,资源管理上,构建全面设备保养和更新体系,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研究使用更耐久材料或自制方案。其次,教师培训方面,举办“一物多玩”专门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分享经验,组织教师参与创新玩法竞赛,提升设计与指导能力。最后,活动创新上,结合季节与节日主题设计特色活动,如冬季“雪地器械挑战”、春节“传统游戏新玩法”,丰富活动内容,发挥其在幼儿园体能教育中的更大作用。

结语

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一物多玩”活动,突破传统体能活动界限。通过多元开发器械资源、创新活动设计与教学策略,幼儿在体能大循环中体能提升、创造力被激发,验证了“一物多玩”理念的有效性,揭示儿童是探索者。将器械“使用权”交还儿童,不仅提升体能,更让教育回归本真。未来,我们会完善“一物多玩”理念应用,为幼儿打造优质体能教育环境,助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5 - 48.

[2] 王晓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的应用 [J]. 学前教育研究,2023 (4):12 - 15.

[3] 本园户外体能大循环实践记录(2023 - 2025).

[4] 教师观察日志 - T20240915 - YY(体能活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