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江苏省高校包容型上级领导感知对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影响

作者

孙国安

泰国博仁大学 泰国曼谷 10210

1 研究背景

获得感是个体对自身在社会发展中所得的主观感知,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其职业获得感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与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卢颖,2024)。当前辅导员职业获得感总体偏低,亟需探究其影响因素。领导风格作为组织环境关键变量,对职业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包容型上级领导通过尊重个体差异、鼓励表达与支持成长,不仅增强辅导员对待遇和工作的公平感知,还促进其专业能力发展,满足职业获得感需求。同时,职业认同作为对自身职业角色价值与意义的评价,是辅导员获得感的重要心理机制。包容型领导可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进而激发其职业获得感。基于ERG 需求理论,本研究认为辅导员感知包容型上级领导时,其关系需求与成长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职业认同,最终提升职业获得感。本研究以江苏省高校辅导员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包容型上级领导感知对职业获得感的影响及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为高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改进方向。

2 研究假设

2.1 包容型上级领导对职业获得感的影响

包容型领导强调尊重、接纳与鼓励多样性,对下属的职业体验具有重要积极作用(Bao, 2024)。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包容型领导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流程和尊重沟通机制,使辅导员在资源分配、任务安排和工作决策中感受到被尊重与被认可。这种领导风格不仅关注辅导员的工作结果,更重视其职业成长与发展潜力,鼓励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专业特长、进行创新探索,并在尝试过程中提供正向反馈和支持,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能力。同时,辅导员在获得领导支持和鼓励后,会对自身职业角色产生更高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心理回报和职业满足体验。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中国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包容型上级领导感知对职业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

2.2 包容型上级领导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整体认知,包括对职业价值、意义、能力和投入的总体评价(华俊皓,2022)。它反映了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理解和认可,是连接个人内在动机与外部环境的重要心理机制。研究表明,积极型领导风格能够有效促进下属的职业认同。在教育、企业及医护等领域的实践中,领导通过尊重、支持和激励下属,不仅提升了下属的职业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也增强了其对职业的认同感。这表明,包容型领导作为积极型领导的一种,通过关注下属的成长、鼓励表达与创新、提供公平支持,有可能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

H2:中国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包容型上级领导感知对职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2.3 职业认同对职业获得感的影响

职业认同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及内化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赵飞等人,2011)。它反映了个体对职业价值、意义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动机。高职业认同的个体通常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投入度和积极性,并能够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提升职业获得感。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职业认同不仅影响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也关系到辅导员对职业成长和专业能力发展的持续关注。良好的职业认同能够增强辅导员的心理满足和自我效能感,使其在教育实践中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同时,职业认同还能够在组织环境中发挥中介作用,将外部支持、管理方式和领导行为转化为个体的职业获得感。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

H3:中国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职业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

2.4 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

包容型上级领导通过开放性、易接近性和支持性特质,为下属提供理解与帮助,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其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的重视(Jha et al.,2024)。这种积极领导不仅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忠诚度,还促进其职业认同的提升。职业认同是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华俊皓,2022),高水平的职业认同使员工更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和发展路径,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工作,提升工作绩效与职业获得感。包容型领导通过创造支持性和心理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使员工将领导的支持转化为对职业的积极态度和职业获得感。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4:中国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在包容型上级领导感知与职业获得感之间产生中介作用。

3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旨在探究包容型上级领导感知对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影响及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通过对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进行问卷发放,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包容型上级领导能够显著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获得感。2.包容型上级领导能够有效促进辅导员的职业认同。3.职业认同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获得感。4.研究结果表明,职业认同在包容型上级领导与辅导员职业获得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启示方面:高校管理者应关注领导风格建设,推广包容型管理理念,通过尊重、支持和鼓励创新,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获得感;同时,可结合培训与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心理安全感和职业投入,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

[1]Bao, Y. (2024). A dual mediation model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incipal inclusive leadership and teacher innovative behavior. Scientific Reports, 14(1), Article e12320.

[2]Jha, I. N., Pal, D., & Sarkar, S. (2024). Unlocking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at work: The power of inclusive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workplace inclus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43(2), 200-221.

[3]赵飞、龚少英、郑程、卢斯梅、李薇娜(2011)。中学教师择业动机,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1),4-5。

[4]华俊皓(2022)。中学新任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量表编制。体育师友,45(3),35-39。

[5]卢颖(2024)。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提升策略。西部素质教育,10(14),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