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高金操

身份证号码:220523198701040136

一、引言

退役军人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曾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其合法权益的保障与合理诉求的解决,是党和政府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退役军人数量持续增长,信访诉求也从传统的安置就业、优抚待遇等单一领域,向社会保障、医疗服务、荣誉认定等多元领域延伸,呈现出“诉求多样化、问题复杂化、矛盾显性化”的新特征。在此背景下,传统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暴露出诸多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探索科学有效的优化路径,成为当前退役军人工作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新时代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诉求响应机制不健全,处理时效与满意度偏低

当前部分地区退役军人信访工作仍存在“被动受理、拖延办理”的问题,诉求响应机制缺乏系统性设计。一方面,信访渠道虽包含线上平台(如政务 APP、信访网站)与线下窗口,但线上渠道存在“反馈不及时、操作不便捷”的问题,部分老年退役军人因不熟悉智能设备,仍依赖线下窗口,导致线下窗口压力集中;另一方面,信访事项办理流程缺乏明确的时间节点约束,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使得简单诉求长期未决、复杂诉求久拖不决。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退役军人信访事项平均办理时长较普通信访事项长 15% ,其中因“部门协调不畅”“信息核实缓慢”导致超时办理的占比达 42% ,直接影响退役军人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

(二)部门协同存在壁垒,资源整合效率低下

退役军人信访诉求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如安置就业涉及人社部门、民政部门、医保部门等优抚待遇,但当前跨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完全打通,存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问题。一是部门间信息共享不足,退役军人的服役经历、安置记录、社保缴纳等关键信息分散在军队、人社、民政等多个系统,信访办理时需重复核实,浪费大量时间与人力;二是协同决策机制缺失,对于涉及多部门的复杂诉求(如退役军人创业扶持与税收优惠衔接问题),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与议事规则,导致“多头受理、重复办理”或“无人牵头、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某省 2022 年受理的退役军人创业相关信访事项中,因人社、税务、市场监管部门协同不足,导致政策落地延迟的占比达 38% ,影响退役军人创业积极性。

(三)服务保障精准度不足,未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新时代退役军人信访诉求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特征,如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更关注职业技能培训与创业扶持,伤残退役军人更关注医疗康复与护理保障,老年退役军人更关注养老服务与生活照料,但当前信访工作仍以“一刀切”的标准化服务为主,缺乏精准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对退役军人的诉求分类不够细化,未能根据退役军人的年龄、学历、服役年限、伤残等级等特征建立“一人一档”的诉求台账,导致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的信访服务资源(如专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多集中在省会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退役军人难以获得高质量服务,加剧了“诉求解决不均衡”的问题。

(四)法治引导滞后,信访秩序与法治意识待提升

当前退役军人信访工作中,“重情理、轻法治”的现象仍较为突出,法治引导与规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方面,部分退役军人对信访流程、法律途径的认知不足,存在“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法”的错误观念,倾向于通过越级信访、重复信访甚至极端方式表达诉求,扰乱正常信访秩序;另一方面,信访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滞后,缺乏针对退役军人信访的专门法规细则,对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的界定标准不清晰,部分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时过度强调“维稳”,存在“花钱买平安”的现象,既损害了法律权威,也容易引发其他退役军人的效仿,形成“信访不信法”的恶性循环。

三、新时代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诉求响应机制,提升办理时效与满意度

1.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信访渠道,优化线上平台功能,简化操作流程,针对老年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上门受理、代填诉求等便民服务;同时,加强线下窗口标准化建设,统一服务规范与接待流程,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

2. 建立信访事项“限时办理”制度,根据诉求复杂程度明确办理时限(如简单事项 3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事项 15 个工作日内办结),并通过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实时告知退役军人办理进度;建立“办结回访”机制,对已办结事项进行 100% 回访,收集退役军人满意度反馈,对不满意事项进行二次督办,形成“受理-办理-回访-督办”的闭环管理。

(二)打破部门协同壁垒,提升资源整合效率

1. 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整合军队、人社、民政、医保等部门的退役军人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退役军人“一人一档”数据库,实现信访办理时信息“一键查询、实时共享”,减少重复核实环节。

2. 成立退役军人信访工作协同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退役军人事务、人社、民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每月会商、季度研判”机制,对复杂信访事项进行联合决策、分工办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清单,避免“多头管理”或“责任真空”,确保协同工作有章可循。

(三)推进服务保障精准化,满足个性化需求

1. 开展退役军人诉求精准分类,根据退役军人的年龄、学历、服役年限、伤残等级、就业状态等特征,将诉求分为“安置就业、优抚待遇、医疗保障、养老服务、荣誉认定”等五大类,并建立“诉求-服务”匹配机制,针对不同类型诉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如为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测评+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套餐服务,为伤残退役军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补贴+无障碍设施改造”专项服务)。

2. 推动信访服务资源下沉,通过“上级派驻+基层聘用”的方式,在县、乡两级设立退役军人信访服务站,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律师;建立“结对帮扶”制度,由基层工作人员与困难退役军人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走访,主动了解诉求,实现“诉求早发现、早解决”。

四、结论

新时代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既是保障退役军人权益的“民生工程”,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工程”。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诉求响应不及时、部门协同效率低、服务保障精准度不足、法治引导滞后等困境,本质上是工作模式与新时代需求不适应的体现。通过完善诉求响应机制、打破部门协同壁垒、推进服务保障精准化、加强法治引导建设等优化路径,能够有效破解这些困境,提升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质效与满意度。未来,还需结合退役军人工作的新变化、新需求,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体系,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建波. 新时代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中国退役军人,2022(08): 45-48.

[2] 王建军, 刘芳. 退役军人信访工作协同机制构建路径探析[J]. 国防, 2021, 4(03):78-82.

[3] 张艳红. 精准服务视角下退役军人信访工作优化研究[J]. 社会治理, 2023,11(05): 63-67.

[4] 陈明华. 法治思维下退役军人信访秩序规范研究[J]. 法学杂志, 2020, 41(09):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