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探讨

作者

许静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全科阅读是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相关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跨领域、综合性阅读的教学模式,其不仅关注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更注重通过阅读渗透德育,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叶圣陶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先驱,其教育思想始终围绕 “育人” 本质,主张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强调语文教学需兼顾 “文” 的学习与 “道” 的传承,这与全科阅读德育教学 “以读促学、以读育德” 的需求高度契合。当前,部分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存在 “重阅读轻德育”“脱离生活”“方法单一” 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育人价值。

1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与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的内在关 联

1.1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

叶圣陶教育思想围绕 “生活化、能力化、德育化” 展开,核心可概括为三点:一是 “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涵养品德;二是 “教是为了不教”,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探究” 的转变;三是 “文道统一”,倡导语文教学中 “文”(语言文字)与 “道”(思想道德)的有机统一,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理念。

1.2 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的核心目标

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升阅读素养,通过整合多领域阅读资源,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是培育道德品质,挖掘不同领域阅读素材中的德育元素,如科学阅读中的求真精神、历史阅读中的爱国情怀、文学阅读中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道德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实现 “阅读能力” 与 “品德素养” 的协同发展。

1.3 二者的内在契合性

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存在深度契合:从教学内容看,“生活即教育” 引导全科阅读素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让阅读内容更具实用性与感染力,为德育渗透奠定基础;从教学方法看,“教是为了不教” 契合全科阅读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需求,助力学生主动探究阅读中的德育内涵;从教学目标看,“文道统一” 与全科阅读 “阅读 + 德育”的双重目标高度一致,确保教学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不忽视德育传承,共同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当前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的现存问题

2.1 德育目标模糊,“文”“道” 分离

部分教师对全科阅读德育教学的目标认知不清晰,将教学重心过度放在 “阅读能力训练” 上,如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技巧的掌握,却忽视对阅读素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与渗透。在教学中,仅完成对文本“文” 的解读,未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 “道”,导致 “文” 与 “道” 相互分离,德育目标难以落地,违背叶圣陶 “文道统一” 的思想。

2.2 阅读素材脱离生活,缺乏实践联结

当前全科阅读素材的选取多局限于教材与教辅资料,缺乏对生活中阅读资源的整合,如未将生活中的新闻报道、科普读物、传统文化故事等纳入阅读范围。阅读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难以将阅读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关联,也缺乏通过实践践行阅读中德育理念的机会,不符合叶圣陶“生活即教育” 的理念,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现实意义。

2.3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

部分教师采用 “教师讲解 + 学生朗读 + 问题问答” 的单一教学方法开展全科阅读德育教学,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多处于 “被动听读、被动接受” 的状态。学生缺乏自主选择阅读素材、主动探究德育内涵的机会,难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与叶圣陶 “教是为了不教” 的思想相悖,影响教学成效。

3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与成效

3.1 立足 “文道统一”,挖掘素材德育内涵

以叶圣陶 “文道统一” 思想为指导,在全科阅读教学中兼顾 “文” 的学习与 “道” 的渗透。教师在选取跨领域阅读素材时,需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如从科学类阅读素材中提炼 “严谨求实” 的精神,从历史类素材中挖掘 “爱国奉献” 的情怀,从文学类素材中感受 “善良勇敢” 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文字分析与德育内涵解读相结合,如通过赏析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背后的道德情感,实现 “以文载道、以道润文”,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3.2 践行 “生活即教育”,整合生活阅读资源

依据 “生活即教育” 理念,打破教材局限,整合生活中的全科阅读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生活中的新闻、科普文章、传统文化读物等,如让学生阅读社区宣传栏的科普知识、家庭中的经典名著片段、社会中的正能量事件报道;同时,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围绕阅读中的德育主题开展 “家庭分享会”“社区公益行动”,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深化阅读认知,涵养道德品质。

3.3 遵循 “教是为了不教”,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以 “教是为了不教” 为核心,创新全科阅读德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采用 “自主选择 — 合作探究 — 分享交流”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跨领域阅读素材,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素材中的阅读要点与德育内涵,再通过课堂分享交流成果;同时,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批注阅读等,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技巧。通过该路径,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升,能够主动挖掘阅读中的德育元素,实现 “教” 向 “不教” 的转变。

结束语

叶圣陶教育思想为小学语文全科阅读德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与实践路径,其 “生活即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文道统一” 的理念,有效破解了当前教学中 “文道分离”“脱离生活”“学生被动” 等问题。在实践中,通过挖掘素材德育内涵、整合生活阅读资源、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更培育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应用,不断优化全科阅读德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 “以读促学、以读育德” 的育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中的应用[J]. 教师博览, 2025, (12): 10-12.

[2]曾超英.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开展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 2025, (02): 56-58.

[3]黄卉煜.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启示[J]. 语文 新读写, 2024, (06):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