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应用研究
梁红艳
淮南市屯头电力排涝站 安徽淮南 232000
1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设施老化与维护不足
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历经多年长期运行,导致其设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例如,一些水闸的机械部件因长期使用而磨损严重,闸门的密封性逐渐变差,影响了其正常开关和防水功能;渠道的衬砌材料也因年久失修而出现裂缝、脱落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水流的顺畅和渠道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专业维护人员缺乏以及维护机制不健全等多重原因,对这些老化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导致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利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水利、农业、环保等多个领域。然而,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并不明确,存在交叉管理和管理空白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各部门往往容易互相推诿,责任不清,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和高效的沟通平台,难以形成管理合力,使得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低下,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
1.3 水资源调配不合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水利工程在水资源调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区在水资源分配上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未能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此外,在应对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时,水资源调配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不足,难以迅速响应和有效应对突发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管理的困境。
1.4 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很多水利工程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无法实时、准确地掌握工程的运行状况和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导致管理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在信息传输和共享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不能及时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设施维护与更新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设施普遍存在的老化现象以及维护工作不足的问题,首要任务是显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当积极增加对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和更新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专门设立用于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和更新的专项基金,确保这些资金能够专款专用,不被挪用或浪费。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例如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其次,必须着力加强专业维护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利工程维护人才,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确保招聘到的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现有的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操作,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设施维护机制,制定详尽且可操作的设施维护计划和标准,明确各级维护责任主体,确保设施维护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进行。对于那些老化严重、已经无法通过修复手段恢复功能的设施,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换代,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确保其能够持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益。
2.2 完善管理体制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清晰界定水利、农业、环保等各部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具体职责范围,避免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的交叉管理和管理空白现象。同时,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协调机制和高效的沟通平台。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水利工程管理协调小组,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信息化的沟通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传递,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2.3 科学调配水资源
在水利工程水资源调配方面,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用水需求差异,确保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工作,打破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还需要提高水资源调配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建立健全水资源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在遇到干旱、洪涝等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整水资源调配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2.4 提升信息化水平
为了有效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这些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和水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平台,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要加强信息传输和共享机制的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及时互通和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管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复杂且系统,存在设施老化与维护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水资源调配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和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设施维护与更新、完善管理体制、科学调配水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可逐步解决现存问题,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未来,需持续关注其动态变化,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适应经济社会对水利工程新要求,为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伟,王棚,嵇红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浅析及改进措施[J].四川水利,2025,46(02):121-124.
[2]李甜畅.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水利技术监督,2025,(05):133-134+197.
作者简介: 梁红艳(1990-)女,汉族,人,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