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陈春官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初级中学 单位邮编:224131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发展,各级教学工作者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各学科教师逐步取代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 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在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着一项严峻的考验,要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融入创新、 味化的元素。为了实现 一目标,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科兴趣,优化教学方法,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学科,深入剖析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课标理念
在初中学科教育体系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连接了学术与生活实践,是学科与生活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里,传统的人才培养标准与科技的发展格格不入,各行业发展所需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这也为各级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科教育中需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虽然实验反映了物理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为学生预留了想象的空间,所以物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需避免对理论知识的过度讲解,而是要融入实验设计中,避免实验内容的空洞。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作为内在原动力,这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不争的事实。
(二)学生全面发展所需
在物理教学课堂上,为了深化对物理学概念的认知,学生还需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论证,探索物理规律,从而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在此过程中, 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助力该目标的快速实现,在创新能力的驱动 实际问题,增强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培养创新能力 良好的思维品质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尤其是在实验环节,教师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增强生生交流,从而使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这些素养与精神将伴随学生终身,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物理是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过程,若学生未能建立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其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便困难重重。为了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难度,教师需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物理概念的本质,同时借助对实验的观察,丰富其学习体验,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高效掌握物理知识[3]。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鼓励学生沉浸式体验学科知识,观察、理解物理现象,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深化对物理学概念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噪声及其控制》一课的学习中,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辨析噪声与声音,教师可以利用音响设备为学生播放不同的声音,比如装修时的机器声音、优美悦耳的歌声、乐手弹奏钢琴、建筑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庆典现场的鞭炮声等,观察学生的反应,“哪些声音给你们带来了好的感觉?哪些声音让你们感到厌烦?”,学生们纷纷发言“装修时的机器声音”“建筑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庆典现场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什么时候带给你们不好的感觉了?”“比如我们睡觉时,一大清早被鞭炮声吵醒,就很难再继续睡着了”,所以我们将这些不合时宜、不符合情境的声音视为噪声,那我们应如何控制这些噪声,避免其打扰我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呢?“比如隔壁在装修,你要选择什么方法避免机器的声音打扰我们上课?”“去告诉他们停止装修或者轻一些”,这就是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比如我们在中考期间,为了让我们拥有安静的考试环境,学校会在马路上张贴“禁止鸣笛或放鞭炮”的条幅,这是一种从声源阻断噪声的最好方法。这些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创设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并在生活实践中正确应用。
(二)注重知识的有效延伸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对物理知识的适度延伸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深刻意识到创新能力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是其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根基。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追溯到牛顿在1687 年发布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内容,被众多物理学家誉为“完全独立的一条重要的力学定律”。这些延伸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其感官,切身感受创新的实际意义,从而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爱迪生、阿基米德等物理学家各种发明背后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发明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遭遇重重磨难的过程,只要不畏艰辛、奋勇向前、百折不挠才能够迎难而上解决问题,这也不失为一次特殊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伟大的发明,如贝尔发明的电话正式开启了社交的旅程;电脑的发明让人们见证了神奇的物联网世界,这些科学家在创造这些伟大发明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困境,在创新思维的支撑下最终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列举现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创新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原动力,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中,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既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注重知识的有效延伸。上述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达仓.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J].故事家(下),2025(1):40-42.
2]刘振锋.浅谈如何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5,21(1):5
[3]毕永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5(4):08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