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的技能培养与运动兴趣激发策略

作者

朱斌

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引言

篮球作为初中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教学中却常面临困境:部分教学过度侧重技能训练,采用重复机械的练习方式,导致学生兴趣降低;而单纯追求趣味的教学,又易忽视技能基础的夯实,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研究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技能培养与运动兴趣激发的融合策略,既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能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提升初中篮球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技能培养的核心维度

(一)基础技术的规范训练

基础技术是篮球运动的核心支撑,规范训练需围绕控球、传球、投篮、防守等核心动作展开。控球训练应注重学生对球的掌控力,通过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等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手型、发力方式,提升运球稳定性;传球训练需强调传球姿势(如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的规范性,结合传球力度与精准度练习,让学生理解不同传球方式的适用场景;投篮训练需聚焦投篮动作的完整性,从持球姿势、起跳发力到出手角度,逐步纠正不规范动作,培养学生的肌肉记忆。

(二)战术意识的渗透培养

战术意识是篮球技能从“会用”到“善用”的关键,需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教学初期可通过简单战术讲解(如传切配合、掩护配合),让学生理解战术的基本逻辑;中期结合小型对抗练习(如3v3、4v4),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战术,例如在传切配合中判断传球时机、在掩护配合中选择掩护位置;后期通过战术分析与复盘,帮助学生总结战术应用中的问题,提升根据场上局势调整战术的能力。

(三)运动能力的综合提升

篮球技能的熟练运用依赖综合运动能力的支撑,教学中需同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适应能力。身体素质训练应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开展耐力训练(如短距离折返跑)、爆发力训练(如蛙跳、纵跳)、协调性训练(如跳绳、变向跑),增强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体能储备与动作协调性;运动适应能力训练则需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场景,如不同场地(室内球场、室外球场)、不同对手的对抗练习,让学生适应篮球运动中的环境变化与节奏调整,提升在复杂场景下的技能应用能力,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技能发挥失常。

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运动兴趣激发的关键路径

(一)教学内容的趣味化设计

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需打破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的单一模式。在基础技能训练中,可将动作练习融入游戏,例如将控球训练设计为“运球绕桩接力”,将投篮训练设计为“投篮积分赛”,通过竞争与互动提升练习的趣味性;在战术教学中,可结合初中生喜爱的篮球赛事(如校园篮球联赛),讲解赛事中的经典战术案例,让学生感受战术应用的魅力;同时,可引入篮球文化内容,如篮球运动的起源、著名球星的成长故事,丰富教学内容维度,让学生在了解篮球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篮球运动的认同感与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互动化创新

互动化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习兴趣。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内的技能互助、小组间的竞赛比拼,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与竞争意识;运用“问题导向教学”,在教学中提出针对性问题(如“如何在防守压力下完成传球”“怎样调整投篮姿势提高命中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此外,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篮球技能教学视频、精彩比赛片段)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三)评价方式的激励性优化

激励性评价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持续激发运动兴趣。评价内容需兼顾技能提升与参与态度,不仅关注学生控球、投篮等技能的进步幅度,还需重视学生在训练中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表现;评价方式应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增强自我认知;评价语言需以鼓励为主,针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以建议性语言提出改进方向,避免否定式评价打击学生信心。同时,可设置阶段性奖励(如“最佳进步奖”“团队协作奖”),让学生在获得认可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三、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技能培养与兴趣激发协同推进的保障措施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二者协同的前提,需兼顾技能目标与兴趣目标的平衡。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时,明确不同阶段的技能培养重点(如学期初期侧重基础技术,中期侧重战术应用),同时设定兴趣培养目标(如学期末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主动率、课后自主练习频率);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将技能训练内容与趣味活动结合,例如“掌握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的技能目标,可搭配“通过传球游戏提升练习兴趣”的兴趣目标,确保技能培养与兴趣激发同步推进,避免目标失衡导致教学偏向。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需从技能教学与兴趣引导两方面提升。一方面,加强教师篮球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研修、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技术示范能力与战术讲解水平,确保技能教学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开展兴趣教学方法培训,学习趣味教学、互动教学的先进经验,提升教师设计趣味教学内容、运用激励性评价的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关注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学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调整教学策略,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的技能培养与兴趣激发。

(三)教学资源的完善配置

完善的教学资源能为二者协同提供支撑,需优化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方面,保障篮球、球场等基础器材的充足与完好,根据初中生的身高特点调整篮球架高度,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训练环境;软件资源方面,开发篮球教学相关的趣味素材(如教学课件、游戏方案),建立校园篮球兴趣小组、篮球社团,定期组织校园篮球比赛、篮球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后技能练习与兴趣延伸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持续参与篮球运动,巩固技能成果,强化运动兴趣。

结束语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技能培养是基础,运动兴趣是动力,二者的协同推进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通过规范基础技术训练、渗透战术意识、提升综合运动能力,可夯实学生的篮球技能基础;借助趣味化教学内容、互动化教学方法、激励性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完善的教学资源,又为二者协同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林雄锋.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技能与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2025,(07):70-72.

[2] 郝江月.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的应用[J]. 新体育,2025,(14):78-80.

[3]王德红.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究[J].娱乐体 育,2025,(14):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