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游戏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盛爱琴 金晓燕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
正文:
情境游戏美术教学活动,是围绕幼儿这一核心主体,依托情境游戏这一生动载体,以幼儿既有经验为根基,借助美术这一独特手段,旨在培养出情感充沛、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个性健全的未来之才,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基。它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真切感受与表现,着力锤炼其敏锐观察力,鼓励幼儿不断求索发现,拓宽想象边界,同时始终侧重于幼儿个性与创造性的闪耀光芒。
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我们将绘画与创作主题巧妙转化为情境游戏的内容、规则及目标,实现游戏与美术的无缝融合,共筑一个充满乐趣与创意的活动过程。这一结合,孩子们在游戏中满足愿望,体验美术的快乐,燃起参与热情,让美的种子悄悄植根于心,体现在行,让美术之花在孩子的每一次尝试中绚烂绽放。
一、创设童话般的情境,感受童话世界的美。
孩子们天生热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赋予万物生命的童话,如机智的老鼠小弟、灵动的花精灵、慈祥的冰箱叔叔、温暖的阳光公公……这些充满生机与灵气的角色,仿佛就在他们身边。幻想,这一儿童的天性与本能,让每个孩子都怀揣着好奇与憧憬。童话,凭借其奇妙的幻想与精彩的故事,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将童话融入教学,犹如一把钥匙,迅速开启孩子们的心扉,让他们满怀愉悦与热情,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知识的海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用童话情境激发幼儿美术兴趣。
在教授色彩认知时,我们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灰姑娘的舞会”情境,让王子与灰姑娘以盛装打扮邀请小朋友们参与,自然激发了孩子们设计自己盛装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色调的和谐之美。同样,在教导幼儿绘制向日葵时,我们以向日葵娃娃自谦不够美丽为由,请求孩子们为其绘制画像,评判其美貌。这一提议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纷纷跃跃欲试,渴望为向日葵娃娃绘出最美的肖像,绘画兴趣盎然升起。
(二)用童话情境引导幼儿养成绘画习惯。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常常面临如何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合理组织环节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绘画习惯的挑战。比如咬笔杆、随意丢弃笔帽、桌上笔乱糟糟等。面对这些问题,我开始思考如何以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于是,我灵机一动,拿起两支彩笔,一支是崭新的绿彩笔,另一支则是破损的红彩笔。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孩子们,“嘘,仔细听,有人在说悄悄话哦。”待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我便开始模仿起两支彩笔的对话。红彩笔似乎在诉苦,“呜呜,我的小主人把我的帽子弄丢了,还用牙咬我,我好疼。”而绿彩笔则骄傲地说,“我的小主人就对我很好,用完就把我放回‘小房子’,从不乱放,涂颜色时也总是轻轻的。
(三)用童话情境启发幼儿美术想象力。
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与创造力,故事添画不失为一种良策。以添画圆形为例,我构思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圆形宝宝受邀参加化妆舞会,却苦恼于如何变身才能不被认出。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完成这场奇妙的变身吗?”孩子们一听闻“化妆”与“援助”,顿时兴致勃勃,纷纷施展创意。“化妆”结果异彩纷呈,皮球、闹钟、小熊、苹果、气球等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目不暇接。这一过程不仅让画面焕发新奇光彩,更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感受现实世界的乐。
“生活经验”,此乃是孩童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可或缺之灵感泉源也。唯有深切体察并紧握孩子之生活点滴,方能让美术活动真真切切地引领孩子品味生活之美,进而自由挥洒,创造美好。生活取向的美术活动,它植根于幼儿之日常,借生活为舞台,使幼儿在真切体验中不断延展其绘画之阅历,习得美术之精粹技艺,并逐步铸就积极向上之审美倾向。故而,此类活动须是幼儿所熟知的,且足以撩拨其内心之热爱与向往的。
现实生活情境游戏于幼儿美术创作之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致力于将富含生活气息的情境游戏性美术教育活动,巧妙地融入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由孩子自然萌发的美术灵感,还是教师精心预设的美术主题,皆深深植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我们鼓励孩子亲身体验生活,广泛汲取美的滋养,从而自如地运用美术语言,将内心对美的感悟与真挚情感倾注于艺术创作,细细品味现实生活的无限美好。
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探访了苏州园博会后,我们与他们在教室共绘园博盛景。虽无法全然复刻那步步入诗画的意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巧妙融合了园博会的精髓——黑、白、灰的江南水墨元素与雅致花境。孩子们亲手打造这一情境,领悟深刻,纷纷急切地与师长、同伴分享所见所感。在绘画时,他们满怀热情地表现出新知,有的描绘巧克力花卉馆,有的勾勒海绵公园,还有的刻画蜿蜒天桥。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细腻情感,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三、创设创造性的情境,感受创作世界的趣。
《纲要》明确指引,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挥洒创意的舞台,激励他们借助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勇敢袒露内心的情感、理解与幻想。我们应尊重每位幼儿的奇思妙想与原创力,珍视并接纳他们独有的审美视角与表达方式,共享他们创作中的喜悦。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创造的潜能,创造性的学习绝非空谈,而是要鼓励孩子勇于突破自我,追求作品的新异性,不囿于既有技巧,尽量为孩子创造展示自我的契机,激发他们大胆流露内心的独特情愫与思想。
从前的美术教育活动,常陷于模仿画的窠臼,侧重技能技巧的范画教学,仅要求孩子紧跟教师的步伐,一丝不苟地临摹范画与步骤。如此此方式无形中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泯灭了他们纯真质朴的绘画风格。故而,我们必须摒弃教师呆板传授、孩子机械复制的旧模式,转而确立幼儿的核心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首先,在活动中,提供的绘画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可由孩子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在创意画“有趣的小斑马”活动中,教师并未提供完整范画,而是巧妙地设置了农场情境,引导幼儿认识到每种动物脚印的独特性。随后,孩子们兴奋地用小脚踩踏颜料,留下足迹,再巧妙添笔,自由组合,让每一幅作品都化身为形态各异、别具一格的小斑马,尽显个人创意。
此外,创作的手法如同孩子建构游戏中的积木,变化多样,灵活自由。正如孩子用不同类型的积木搭建建筑,孩子在创作作品时,亦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单一或多种方法,巧妙融合,共创佳作。以“胡萝卜大变身”活动为例,我们精心设计了“胡萝卜创享汇”情境,孩子们利用胡萝卜片、条、粒,施展创意,将本地建筑融入其中。他们或以胡萝卜粒和牙签构建东方之门,或以胡萝卜条和片重塑水乡老街。每一幅作品都独具匠心,美不胜收,孩子们沉浸其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他们的创作兴趣何等浓厚。
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表现,理解越深刻,素材就越丰富,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范元涛.幼儿教学游戏化研究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1(4)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