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粤西留守儿童拼音学习困境突围

作者

曹华娣

吴川市浅水镇上芦荻小学

一、案例背景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浅水镇芦荻小学坐落于粤西乡村,学校教育资源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师资力量紧张,教学设备有限。六年级仅有 6 名学生,其中 5 名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平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多以务农、打零工为生,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与监督。学生在家学习缺乏引导,课余时间常沉迷手机、电视,学习动力不足。在语文学习中,汉字拼音是识字、阅读、写作的根基,拼音掌握不扎实,会严重阻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基本情况

(一)学生家庭背景

6 名学生里,5 名留守儿童日常由祖辈照料。老人们每天忙于田间劳作、家禽喂养,或是到镇上打零工补贴家用,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笔者家访时发现,孩子们在家中,不是守着粤语方言电视剧看得入神,就是拿着手机玩游戏,家中几乎没有学习的氛围。

(二)学生学习现状

1、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测试发现,仅有 1 名学生对拼音知识掌握较好,能正确拼出大部分音节;其余 5 名学生存在诸多问题,如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不分、声调标注错误、隔音符号遗漏等。在粤语方言环境影响下,学生对 “zh” 与 “z”、“an” 与 “ang” 的发音区分尤为困难,像 “站(zhàn)” 常读成 “赞(zàn)”,“方(fāng)” 读成 “翻(fān)”

2、学习习惯情况:调查问卷显示,仅 2 名学生养成每日主动复习拼音的习惯,多数学生缺乏复习意识。遇到学习困难时,仅有 2 名学生会主动寻求老师或同学帮助,其余学生因害羞、怕被嘲笑等原因选择独自摸索,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3、学习兴趣情况:问卷结果表明,4 名学生对拼音学习兴趣缺失,2 名学生兴趣一般。学生普遍反映拼音学习难度大、记忆困难,再加上与日常使用的粤语发音差异大,导致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一)整合复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梳理拼音知识要点:依据课程标准,系统梳理六年级拼音知识,整理成清晰的表格发放给学生。针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易错点,安排每日专项练习,并编写如 “j、q、x,真淘气,见到 ü 眼就挖去” 等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拼写规则。同时,结合粤语与普通话发音差异,总结特殊的发音转换规律,如粤语中无卷舌音,在教学平翘舌音时,增加针对性练习。

结合教材与乡土文化复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拼音标注课文生字词。收集吴川市浅水镇当地特色元素,如黄坡蒜头(huáng pō suàn tóu)、梅菉虾饼(méi lù xiā bǐng)等美食名称,年例游神、龙舟竞渡等民俗活动,制作成拼音卡片,组织认读拼写活动。鼓励学生用拼音描述家乡的鉴江风光、自家小院的龙眼树,或是爷爷奶奶制作田艾籺的过程,将拼音学习与乡土文化紧密结合,增强学习趣味性与实用性。

(二)创新复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化复习法:制作拼音卡片,开展 “拼音卡片接龙” 游戏,学生依次拼读并接龙组成新音节,拼错者表演节目;设计 “拼音跳绳” 活动,在地面张贴拼音纸片,学生跳绳时大声读出踩到的拼音。还结合当地 “跳格子” 的传统游戏,在格子里写上拼音,让学生边跳边读。

情境教学法:在教室创设 “吴川小集市” 情境,学生绘制当地特色商品画,如吴川月饼、海蜇皮,标注拼音名称与价格,分组模拟买卖交流;举办 “家乡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用拼音记录在浅水镇生活的趣事,如跟着爷爷去鉴江边捕鱼,和小伙伴在田埂上玩耍,上台分享。

媒体辅助与实物教学法: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拼音动画,同时收集一些粤语童谣的普通话拼音版本,对比学习。课堂上,让学生携带家中常见的小物件,如簸箕(bò ji)、蒲扇(pú shàn),标注拼音进行学习,丰富教学形式。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与学生逐一沟通,根据其学习基础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基础薄弱学生每日背诵 3 个拼音知识点并完成半页练习题,基础较好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尝试用拼音撰写小日记。考虑到学生在家学习无人监督,为每位学生制作打卡表,记录每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设立 “拼音小老师” 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学生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为同学授课。通过教师示范与鼓励,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同时,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开展适合乡村的课外阅读:在班级图书角配备带拼音的读物,如《稻草人》《小布头奇遇记》及描写乡村生活的绘本。考虑到当地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加一些介绍岭南文化、湛江风土人情的拼音读物。要求学生每日阅读 10 分钟,标记不认识的拼音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在校进步表现,了解居家学习动态。针对家长文化水平低、不会辅导的问题,录制简单易懂的拼音教学小视频,发送到家长群,让家长跟着视频学习后,协助孩子巩固知识。

四、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与基础巩固(第 1 - 2 周)

每日课前 10 分钟开展拼音字母发音专项复习,结合粤语与普通话发音对比,逐一口型与发音纠正;结合课文教学强化生字词拼音学习;布置听写、拼读作业,针对共性错误集中讲解。利用课间时间,对基础薄弱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第二阶段:方法创新与兴趣激发(第 3 - 4 周)

每日下午最后一节课组织拼音游戏活动;开展 “吴川小集市” 和 “家乡故事分享会”,激发学生主动练习拼音;课间播放拼音动画和粤语童谣的普通话拼音版本。

第三阶段:习惯培养与自主学习(第 5 - 6 周)

定期检查复习计划完成情况,表扬优秀学生;“拼音小老师” 活动有序开展,小组讨论氛围活跃;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并记录好词好句,分享阅读心得。

五、结束语

在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浅水镇芦荻小学的教学实践表明,乡村小学六年级语文汉字拼音系统复习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通过整合复习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举措,能够有效改善学生拼音学习状况。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乡村实际,持续探索创新,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福年.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应用浅述[J].学周刊,2018(35):144-145.

2]吴世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93.

[3]陈利.小学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与巩固方法探析[J].林区教学,2016(8):24-]梁炳兰.浅谈如何有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J].学周刊,2018(26):69-70.

[5]刘宏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