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陶行知德育特色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丁书琪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兼具 “语言教学” 与 “德育渗透” 的双重使命,文本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亲情友情、品格修养等内容,是培育学生道德素养的宝贵资源。陶行知德育思想立足生活与实践,反对抽象的道德说教,主张通过生活场景、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品德,这与小学语文 “在语言学习中渗透德育” 的需求高度契合。当前,部分小学语文德育存在 “德育与语文割裂”“方法单一”“脱离生活” 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

1 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内涵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契合性

1.1 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要义

陶行知德育思想围绕 “生活化、实践化、情感化” 展开,核心可概括为三点:一是 “生活即德育”,主张德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场景中挖掘德育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二是 “教学做合一”,强调德育需通过实践实现,反对 “知而不行”,主张让学生在 “做” 中理解道德内涵、践行道德行为,实现 “知行合一”。

1.2 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价值

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价值体现在多方面:从文本资源看,教材中的散文、诗歌、故事等文本,或传递爱国情感,或歌颂美好品德,或展现生活智慧,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素材;从教学过程看,语文学习中的朗读、理解、感悟环节,能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体会文本传递的道德观念,实现“语言理解” 与 “品德培育” 的同步;从育人目标看,小学语文教育追求 “提升语言素养” 与 “培育健全人格” 的统一,与德育 “塑造品德” 的目标高度一致,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天然土壤。

1.3 二者的内在契合性

陶行知德育思想与小学语文教育存在深度契合:从德育场域看,二者均主张 “立足生活”,陶行知的 “生活即德育” 与小学语文 “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素材、在语文学习中联系生活” 的理念相通,为德育融入生活提供了路径;从德育方法看,二者均反对 “单向灌输”,陶行知的 “教学做合一” 与小学语文 “体验式、感悟式” 教学方法契合,助力学生在实践与感悟中接受德育;从德育情感看,二者均强调 “情感共鸣”,陶行知的 “爱满天下” 与小学语文通过文本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特点一致,让德育在情感浸润中自然发生。

2 当前小学语文德育实践的现存问题

2.1 德育与语文割裂,“两张皮” 现象突出

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将 “语文知识传授” 与 “德育渗透” 割裂开来,教师过度关注字词理解、句子分析、写作技巧等语文能力训练,对文本中的德育元素仅简单提及,未深入挖掘与融合。例如,讲解爱国主题的课文时,仅分析文本结构与语言手法,却未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感的内涵;这种 “语文归语文、德育归德育” 的模式,导致德育流于形式,无法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难以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

2.2 德育方法单一,缺乏实践与情感共鸣

当前小学语文德育多采用 “教师说教” 的单一方法,教师通过分析文本内容直接提炼道德观点,再以 “要遵守纪律”“要尊敬长辈” 等说教式语言传递给学生,缺乏实践环节与情感引导。学生多处于 “被动接受” 状态,未通过亲身体验、情感共鸣理解道德观念,难以将文本中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身行为,导致德育缺乏感染力与实效性,无法触动学生心灵。

2.3 德育内容脱离生活,与学生经验脱节

部分小学语文德育过度依赖教材文本,内容设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经验。教师在挖掘德育素材时,未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与成长需求,多聚焦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历史故事或抽象道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德育内容的现实意义,更无法将其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讲解 “奉献精神” 时,仅围绕名人案例展开,未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奉献行为,使得德育缺乏生活根基,无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 小学语文教育中陶行知德育特色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3.1 立足 “生活即德育”,构建 “语文 — 生活” 融合的德育内容

以陶行知 “生活即德育” 思想为指导,打破教材局限,构建 “语文与生活深度融合” 的德育内容体系。教师需深入挖掘文本与生活的关联点,将文本中的德育主题与学生生活场景结合,如学习亲情主题文本时,引导学生回忆家人的关爱与自身的感恩行为;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 “语文德育素材”,如记录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观察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并用文字表达感悟,让语文学习成为连接文本与生活、培育品德的桥梁。

3.2 践行 “教学做合一”,创新 “体验 — 实践” 型德育方法

依据 “教学做合一” 理念,创新小学语文德育方法,打造 “体验 + 实践” 的德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文本中的道德场景,如学习诚信主题文本时,让学生扮演文本角色,体会诚信带来的价值;在课后延伸中,设计与文本德育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环保主题文本后,组织学生开展 “校园环保行动”,学习互助主题文本后,鼓励学生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让学生在 “做” 中践行道德观念,实现 “知行合一”。

3.3 秉持 “爱满天下”,营造 “情感 — 共鸣” 的德育氛围

以 “爱满天下” 为核心,营造充满情感温度的小学语文德育氛围。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情感引导,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温情的文本解读、真诚的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学习爱国主题文本时,通过播放爱国音乐、分享家国故事,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感的真挚;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用文字、语言分享自身的道德感悟,如写一封 “感恩信”、分享 “身边的美好”,让德育在温暖的情感氛围中自然渗透,真正触动学生心灵。

结束语

陶行知德育思想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创新提供了清晰方向,其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 的理念,能有效破解当前小学语文德育“割裂、单一、脱离生活” 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构建陶行知德育特色,需立足生活融合内容、依托实践创新方法、凭借情感营造氛围,让德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实现 “以语载德、以文育心”。未来,小学语文教师需进一步挖掘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结合语文课程特点与学生成长需求,持续优化德育实施路径,让语文课堂成为培育学生品德的重要阵地,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与品德滋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建军. 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德育策略[J]. 家长, 2025,(14): 53-55.

[2]陆宇蓝. 聚焦陶行知思想,让小学语文和德育有效融合[J]. 求知导刊, 2023, (28): 95-97.

[3]陆唯.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24, (0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