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作者

王文宏

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

引言

初三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学科的起始时期,化学概念作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技能、解决化学问题的前提。然而,初三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严谨、与生活经验关联度不均衡等特点,加上初三学生认知水平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导致部分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存在理解困难、记忆模糊、应用僵化等问题。当前,部分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仍存在“重灌输轻引导”“重记忆轻理解”“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对概念深度学习的需求。因此,开展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对改善概念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核心策略

(一)立足认知基础搭建概念桥梁

初三学生在接触化学概念前,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基础学科知识,这些经验与知识既是概念学习的起点,也可能成为理解概念的障碍。在概念教学中,需充分调研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到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与化学概念的连接点,搭建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概念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生活现象或已学知识,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欲望,再逐步引入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概念体系,降低概念学习的难度,实现概念的自然过渡与深度理解。

(二)聚焦概念本质化解抽象特征

化学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难点,教学中需通过多种方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俗化,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从概念的形成背景、核心内涵、适用范围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通过拆解概念要素、梳理逻辑关系、对比相似概念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关键特征,避免因表面认知导致的概念混淆。同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借助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化学现象、变化过程相联系,让学生在感知、分析、归纳中理解概念的本质,而非单纯记忆概念的文字表述。

(三)注重概念关联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概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体系的。初三化学教材中的概念之间存在因果、从属、并列等多种逻辑关系,教学中需注重梳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概念知识网络。在单个概念教学后,及时将其与已学概念进行对比、整合,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理解概念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单个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提升学生运用多个概念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优化

(一)情境化教学激活概念学习

情境化教学能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场景、化学实验场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思考意识。在概念教学中,可根据概念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或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通过分析情境中的现象与问题,逐步归纳出化学概念的核心内涵。情境化教学不仅能降低概念的抽象性,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概念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深化概念理解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概念相关的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建构概念知识,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可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的探究任务,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到设计方案、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全程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还能培养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实现从“学会概念”到“会学概念”的转变。

(三)差异化教学兼顾个体需求

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对化学概念的接受速度与理解深度也各不相同。若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可能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充分提升。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需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练习内容。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概念的直观理解与基础应用;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侧重概念的深度探究与拓展延伸。同时,通过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概念学习中获得提升。

三、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效果保障

(一)强化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馈是了解学生概念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在概念教学过程中,需建立多维度、常态化的教学反馈机制,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观察、课后作业分析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根据反馈信息,精准判断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否适用,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确保教学始终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概念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概念应用

练习是巩固概念理解、提升概念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概念教学后,需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内容,避免机械重复的记忆性练习,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应用性与综合性。基础练习侧重概念的直接应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练习侧重概念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拓展练习侧重概念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应用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实现概念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概念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还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概念教学中,需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理解概念、记忆概念、应用概念的方法与技巧,如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比记忆法、思维导图归纳法、联系实际应用法等。通过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独立开展概念的复习、巩固与拓展学习,提升概念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为长期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法基础。

结束语

初三化学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工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效果与学科素养发展。通过立足认知基础搭建概念桥梁、聚焦概念本质化解抽象特征、注重概念关联构建知识网络的核心策略,结合情境化、探究式、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辅以强化教学反馈、优化练习设计、加强学法指导的效果保障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灵活运用化学概念。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结合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学生发展的需求,持续探索更贴合初三学生特点的概念教学策略与方法,不断提升概念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杏.基于证据推理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24.

[2]颜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索[D].湖南科技大学,2021.

[3] 王 坤 . 初 中 化 学 概 念 教 学 策 略 探 微 [J]. 新 课 程 研 究 ( 上 旬刊),2019,(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