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排球课堂互动模式探究与效果评估
朱斌
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能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排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项目,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点,其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排球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与竞争精神。
一、当前初中体育排球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当前初中体育排球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纠错”的单向互动为主。这种互动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参与和主动交流的机会。例如,在讲解排球垫球技术时,教师通常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期间仅对个别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导致互动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互动对象局限,参与度不均衡
初中体育排球课堂中的互动对象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少数优秀学生之间,大部分中等水平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较少,导致课堂参与度不均衡。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更倾向于选择运动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或回答问题,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担心自己的技术水平不足、害怕出错而不敢主动参与互动,逐渐成为课堂互动的“旁观者”。这种不均衡的互动状态不仅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还可能打击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互动目标模糊,缺乏针对性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排球课堂互动环节时,缺乏明确的互动目标,互动内容与教学重难点脱节,导致互动缺乏针对性。例如,在排球战术教学中,教师仅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对抗游戏,却未明确该游戏需达成的战术目标(如传切配合、防守站位等),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盲目参与,无法通过互动掌握相关战术知识与技能。此外,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把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互动内容与节奏,使得互动环节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
二、初中体育排球课堂有效互动模式的构建
(一)师生互动模式:突出引导与反馈
师生互动是排球课堂互动的基础,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需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及时反馈。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问、启发、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参与。例如,在讲解排球发球技术时,教师可先提出“如何才能让发球更具力量与准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运动经验进行思考,然后通过不同发球姿势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对比,再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期间教师需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改进技术动作,提升学习效果。
(二)生生互动模式:强化合作与竞争
生生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构建生生互动模式需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生生互动活动,如分组合作练习、小组对抗比赛、技术互助小组等。在分组合作练习中,将学生按照技术水平均衡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技术练习任务;在小组对抗比赛中,明确比赛规则与战术目标,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配合、提升战术应用能力;在技术互助小组中,让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意识。
(三)生本互动模式:注重自主与探究
生本互动即学生与排球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构建生本互动模式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教师可结合排球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排球技术视频、战术图解、规则手册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与疑问,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排球新战术时,教师可提前将战术图解与相关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战术的基本流程与关键环节,课堂上通过提问、小组汇报等方式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再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深入讲解与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战术知识。
三、初中体育排球课堂互动模式的效果评估
(一)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评估
互动模式应用效果的首要评估指标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如是否主动参与互动活动、是否积极提问与交流、练习的积极性与专注度等,可判断互动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相较于传统课堂,应用有效互动模式的排球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为积极,主动参与互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说明互动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学生排球技能掌握效果评估
排球课堂互动模式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排球技能,因此需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排球基本技术(如垫球、传球、发球、扣球)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以及战术应用能力(如团队配合、攻防转换)等。通过课堂技能测试、分组对抗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发现,应用互动模式后,学生的技术动作更加规范,技能准确性明显提升,在战术应用中能够更好地与队友配合,应对不同比赛情况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说明互动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水平。
(三)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效果评估
排球课堂互动模式还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通过观察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与队友有效沟通、是否主动承担团队任务、是否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与队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等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互动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能够主动与队友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技术或战术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并与队友交流想法,逐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说明互动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初中体育排球课堂互动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对于优化排球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构建师生、生生、生本相结合的有效互动模式,并从学习兴趣、技能掌握、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对互动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证实了多样化互动模式在初中体育排球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然而,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未来还需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优化互动模式,创新互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排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顺裕.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学校排球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5,(26):127-130.
[2]张晗婧.基于“校内外一体化”的初中排球大单元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25,45(06):51-55.
[3]易男.5E 教学模式在初中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