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研究

作者

江子娟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其教学内容涵盖语言文字、文化内涵、思维训练等多个维度,天然具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条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整合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跨学科整合强调以语文学习为核心,有机融合数学、科学、艺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在综合学习场景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拓展认知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的核心价值

(一)丰富语文学习场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与实践,跨学科整合能够为学生创设更丰富的学习场景,让语文知识在多元学科语境中得到运用与深化。通过与科学学科整合,学生可在观察自然、记录实验过程中锻炼书面表达能力;与艺术学科整合时,可通过欣赏绘画、音乐作品,用语言描述作品意境与情感,提升审美表达能力;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则能在探讨社会现象、分析价值问题时,增强语言的逻辑性与说服力。多样化的跨学科学习场景,让语文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拓展学生认知视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主题内容,如自然现象、历史故事、科技发展等,这些内容与其他学科存在紧密关联。跨学科整合能够打破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形成连贯的认知链条。例如,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可结合地理学科了解地域特征,结合科学学科探究气候成因;学习历史题材的课文时,可结合历史学科梳理时代背景,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分析人物的价值选择。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构建更完整、更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整体思维与综合认知能力。

(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跨学科整合正是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的阅读、分析、表达能力,结合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如数学的逻辑推理、科学的探究思维、艺术的审美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这一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与批判性。例如,在完成“校园环境优化”的跨学科任务时,学生需通过语文调研记录现状、撰写建议方案,运用数学统计分析数据,借助科学知识提出环保措施,最终形成综合解决方案。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能力,更培养了其跨学科应用能力,切实落实了核心素养中“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培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的现存问题

(一)整合目标模糊,缺乏系统性规划

部分教师对跨学科整合的理解存在偏差,将其等同于“学科内容叠加”,缺乏明确的整合目标与系统性规划。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仅根据课文内容随意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未围绕语文核心能力与学生素养发展制定清晰的整合目标,导致跨学科学习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同时,缺乏长期的课程规划,跨学科内容分散在不同单元、不同年级,未能形成循序渐进的整合体系,难以持续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二)内容衔接不畅,学科逻辑失衡

跨学科整合需兼顾语文的学科逻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逻辑,但部分教师在整合过程中未能把握两者的平衡,导致内容衔接不畅。一方面,过度侧重其他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堂沦为其他学科的“辅助课堂”;另一方面,仅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表面形式,未深入挖掘学科间的内在关联,如在语文课堂中加入绘画、实验等活动,但未与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相结合,导致“为整合而整合”,无法实现学科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教师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支持

教师是跨学科整合的实施主体,其跨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整合效果。当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系统的跨学科培训,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了解有限,难以准确把握学科间的融合点,也无法有效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此外,学校缺乏跨学科教研机制与专业支持,教师难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深度协作,导致跨学科整合多为教师“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教学合力,限制了整合的深度与广度。

三、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整合目标,构建分层课程体系

实施跨学科整合需先明确目标,以语文核心能力(阅读、写作、表达)培养为基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素养发展需求,制定分层整合目标。低年级可侧重“感知体验类”整合,通过与艺术、科学学科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观察能力;中年级可侧重“实践探究类”整合,结合数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锻炼学生的信息整理与问题解决能力;高年级可侧重“创新应用类”整合,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学校需统筹规划,构建覆盖各年级、各单元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确保整合内容循序渐进、系统连贯。

(二)把握学科逻辑,实现内容深度融合

跨学科整合需以语文为核心,找准学科间的内在关联,实现内容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从语文教材主题出发,挖掘与之匹配的其他学科知识,如学习“传统文化”主题课文时,可融合历史学科的时代背景、艺术学科的传统工艺,让其他学科知识为语文理解服务;另一方面,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如运用数学的图表法梳理课文结构,运用科学的探究法开展语文调研活动,让学科方法与语文能力形成互补。在整合过程中,需始终突出语文的学科属性,避免偏离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三)提升教师素养,完善协同教研机制

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是整合实施的关键。学校需加强教师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课程学习等方式,帮助语文教师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点与教学方法,提升跨学科设计与实施能力;同时,搭建跨学科教研平台,组织语文教师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教师开展联合教研,共同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研讨教学问题,形成“学科协作共同体”。此外,建立跨学科教学评价机制,从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学科融合度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引导教师不断优化跨学科教学实践。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是顺应教育改革趋势、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选择,其价值不仅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更在于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当前跨学科整合虽面临目标模糊、内容失衡、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但通过明确整合目标、把握学科逻辑、提升教师素养等路径,能够逐步实现学科间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郭建祥.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5,(07):43-45.

[2] 李安琪. 跨学科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师,2025,(20):47-49.

[3]李正如.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策略[J].天津教育,2025,(1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