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杨丽萍

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引言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要素,而问题解决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这些核心能力。当前,部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仍存在重解题技巧传授、轻思维过程培养,重结果正确性、轻素养发展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佳。因此,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对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设计依据

(一)契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教学策略设计需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为根本遵循,明确不同问题解决内容对应的核心素养培养重点。例如,在整数、小数实际问题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素养,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在几何图形相关问题解决中,重点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素养,帮助学生通过图形分析推导解决方案。只有让教学策略与核心素养内涵精准对接,才能确保问题解决教学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展开,避免教学方向偏离。

(二)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小学生认知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抽象数学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有限。教学策略设计需充分考虑这一规律,在问题呈现、引导方式上注重直观性与层次性。例如,通过具象的生活场景引出问题,降低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按照“简单问题—复杂问题”“单一条件问题—多条件问题”的梯度设计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确保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促进学生稳步发展。

(三)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本质特征

问题解决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完整过程,而非单纯传授解题方法。教学策略设计需紧扣这一本质特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例如,设计探究式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设置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与经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让问题解决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具体教学策略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问题探究兴趣

情境是连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创设多元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意义,激发探究兴趣,为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行程、校园活动等相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理解问题;也可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设置悬念、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需注重情境与核心素养的关联,确保情境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为后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载体,如通过生活情境培养数学建模素养,通过探究情境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二)加强思维引导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思维引导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也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教学中需通过科学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路径,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通过“圈画关键信息”“梳理数量关系”“绘制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将复杂问题条理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如算术法、方程法、画图法等,打破思维定式,发展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素养。同时,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需适时给予启发式提示,避免直接告知答案,保护学生的自主思考空间。

(三)优化教学评价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教学评价对教学实践具有导向作用,优化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推动核心素养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落地。评价内容需突破传统的“解题结果正确性”单一评价标准,增加对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思维方法、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如评价学生是否能准确分析问题、是否能运用合理的思维方法、是否在解题中体现出数学建模或逻辑推理能力等。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同时,评价反馈需注重针对性与激励性,指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保障措施

(一)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需具备深厚的核心素养理论基础与扎实的教学实践能力。学校可通过开展核心素养专题培训、问题解决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问题解决教学的能力,确保教学策略能够有效落地。

(二)完善教学资源支撑体系

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问题解决教学提供有力支持,需构建完善的资源支撑体系。一方面,开发与核心素养适配的问题解决教学资源,如分层练习题、情境案例库、思维引导工具等,满足不同教学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如借助多媒体平台提供直观的教学课件、线上学习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三)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协同能够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向家长普及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介绍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与方法,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关注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例如,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家庭预算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究,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以核心素养内涵、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解决教学本质为设计依据,实施情境创设、思维引导、评价优化等教学策略,并辅以教师能力提升、资源支撑、家校协同等保障措施,能够有效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问题解决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艳玫.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2025,(24):96-98.

[2]胡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基于生活化情境与问题解决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5,(24):85-87.

[3]游秀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5,(2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