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深度阅读的初中英语主题意义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

舒金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215228

摘要:主题意义阅读教学是实现深度阅读教学的途径。遵循教学设计主题性、递进性和深入性三原则,通过多样的主题导入,经过老师引导整体感知、理解细节、拓展文本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既实现深度阅读,发展思维品质,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达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字:主题意义 深度教学 阅读教学

一、深度教学及主题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围绕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的过程。通过深度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而且能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教师的深度教学才有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教学有五个特性,1、“‌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2、“‌探究性”,倡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和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3、“‌合作性”,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和交流;4、“‌批判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评价和应用;5、“‌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学习和主题语境要在一定主题下展开,语言学习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主题意义的探究。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活动”。主题意义阅读教学强调对语篇主题的深入探究,不仅要关注文本表象的信息,而且要理解作者写作动机、情感态度和传达的价值取向,更要探究主题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立足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是深度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探寻主题意义,深层挖掘语篇内涵,并且帮助学生由表层阅读转变成深度阅读,将语言学习、内容理解和思维培养等综合兼顾,以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立足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在领会深层内涵中学会做人、做事,彰显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落实英语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主题意义下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设计原则

程晓堂教授指出: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中,要紧贴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主题性。主题是作者通过某一语篇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意义指的是作者通过文本希望传达的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主题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切忌偏离文本主题和淡化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要将主题引领的指导思想贯穿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表达观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探究主题意义。教师围绕主题,可以设计理解类、应用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让学生自主在发现、解决和反思问题的过程中整体分析语篇、领悟语篇,从关注语言表象到探究语篇的深刻内涵,进而领会作者要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递进性。对比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教学更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坚持递进性的原则。《课程标准》提供了 What(语篇的主题内容)、How(语篇的文本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和 Why(语篇的深层涵义)三个文本解读的重要维度。在第一维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语篇内容,引领学生理顺、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经过多样化的阅读学习,初步完成阅读文本的建构与理解;在第二维度阅读活动中,应着眼于语篇内容的分析与判断,使得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文本语言特点和框架结构。在第三维度阅读活动中,挖掘主题价值。教师通过螺旋递进的阅读任务,丰富学生的深层阅读体验,并引导学生在准确把握语篇的核心思想前提下,领悟作者传达的价值观、文化内涵并内化主题意义。

3.深入性。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英语阅读文本的理解不应仅仅止于表面,这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阅读教学需要加强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本文内容进行深度阅读,综合分析文本的内涵和主题,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观点。为了达到深层阅读教学,教师不要局限于文本本身,而应引导学生将文本主题意义与现实真实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深入内化主题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拓展阅读范围。教师可以选用相关的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另一方面,可以‌拓展阅读任务的类型。具体活动包括评价反思类活动(如对文本内容做出回应和评价)、拓展延伸类活动(如续写或换位思考)和联想应用类活动(如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深入拓展活动,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能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达成深度教学目标。

三、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实践

在深度教学及主题意义探究理论指导下,在阅读教学活动前期,教师应明确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采用多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主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聚焦单元主题意义,为学生设计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深度探究主题;在阅读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还应该围绕主题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感悟、内化主题意义。下面以王守仁、何锋主编的牛津英语教材为例。

(一)多样导入 感知主题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探究活动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R.M.gagne)指出:教学过程第一个步骤是引起注意。引起注意需要有精彩的“导入”。课堂教学导入的目的就是刺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导入的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故事导入

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要学习探究的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习9A unit 6 detective stories 单元文本who is the murderer?时,我下发一个案件,比比谁是班里的未来的大侦探。案件是这样的:A boss who owned a flower shop was murdered, when the detective arrived, he saw three people at the scene, They were a boss who owned a oil shop, an assistant of the flower shop, the victim’s wife. On the floor there were some numbers:550971051, who is the murderer?开始学生没有一点头绪,我引导学生以数字为突破口,果然有学生找出了真凶-油店老板(把数字倒过来看是:is oil boss)。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课本中还有另一起谋杀案,请大家阅读并找出凶手来。此时学生个个很兴奋,跃跃欲试,积极主动投入到课文的学习探究中。

2.课本中的插图、PPT图片、实物等直观导入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reading部分基本都配有相关插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想象这些插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如果课本中没有可用的图片,教师可以自制PPT图片,生动丰富的图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物导入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比如8A unit6学习阅读-Zhalong--a special place这一阅读课时,我呈现了班上一学生和家人去盐城自然保护区与丹顶鹤合影的的照片,并叫该学生结合照片给大家讲讲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及趣事,给大家以形象上的刺激,加深感性认识,并自然地过渡到后续的阅读理解中。

3.音乐、影视视听导入

教师采用播放精心挑选与主题相关、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的导入方式是倍受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之一,视听欣赏能激起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关于台湾地震这一话题时,虽然学生们听说过地震,但都没真正见识过,对其破坏性了解得并不深刻。笔者由512汶川大地震说起,并播放了课前在网上下载并制作好的有关台湾大地震的视频文件,学生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了地震的破坏力,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课文。

(二)语篇赏析 探究主题意义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主题意义

以下以牛津教材8AUnit5阅读the story of Xi Wang为例。

在进行8AUnit5关于the story of Xi Wang 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大熊猫的视频,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强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自然过渡到General reading 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整体感知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快速阅读、主题概括、总结归纳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为后续深入理解语篇奠定基础。具体流程是:先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接着在图片的帮助下,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成长历程,欣赏大熊猫的可爱;之后提问:What problems do giant pandas face?,让学生明白大熊猫的生存危机;紧接着让学生找出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包括帮助大熊猫多生幼崽,建立更多保护区和制定法律等。学生这样整体感知文章,能初步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熊猫的主题意义。

2.细节理解,深入探究主题意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接下来进入 Careful reading(细节理解) 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问答、归纳和讨论等方式分析文本的结构、 及语言特点等以便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2.1梳理结构 理解主题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the story of Xi Wang,要求学生提炼概括各段的大意。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概括出第一部分是关于something about Xi Wang; 第二部分是关于the growth of Xi Wang; 第三部分描述的是the problems of pandas ;第四部分是作者提出的保护措施 take action to protect pandas。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可以降低难度,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厘清文本架构和段落大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主题意义。

2.2多样活动 探究主题意义

活动1:讨论:除了作者提出的解决大熊猫困境的办法外,还可以采取那些措施?先分组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然后每组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学生分享的观点包括Make giant panda reserves bigger;Make reserves cleaner;Encourage farmers to leave the giant panda reserves;Don’t cut down trees and forests.通过讨论,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更加明白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活动2:思考:文章最后作者写的“If we do nothing,soon there may be none left.”所隐含的意思。学生结合上下文,大部分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是保护大熊猫的迫切性。通过对重点语句的赏析,学生可以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写作意图及想要传递情感态度,也能更进一步体会语篇的深层内涵,并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要途径。讨论、思辨是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提高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度阅读教学的具体体现形式。

(三)文本拓展 感悟主题意义

在学生已经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继续引导学生运用主题意义,联系实际生活,通过输出活动表达个人观点,真正内化主题意义。

拓展活动1: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一篇关于大熊猫的课外阅读文本《The survival statu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giant pandas》(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与保护措施),学生读后可以更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量、栖息地状况以及生存环境受到的威胁。并进一步内化要保护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一情感态度。

拓展活动2:读后创作。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保护野生动物的文章。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结构来输出个人观点,不仅巩固语言知识,更主要是实现语篇的育人价值,真正内化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意义。

立足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是一种主动的深度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三原则指导下,通过多样的主题导入,经过老师引导整体感知,初步把握主题意义;理解细节,深入探究主题意义;拓展文本,感悟主题意义三个阶段,学生语言能力不仅能有所发展,思维品质也能得到提升,更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达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彩琴,李佩仪.意义为基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3(1/2):102-106.

[3]梅德明,张伊娜.探索主题语境下深度阅读教学的新思路[J].教育视界(外语教学),2019(1):5-8.

[4]程晓堂援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援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10):

[5]王艳荣援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J]援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