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区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激发策略:基于绘本拓展活动的实践
王彦
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一、绘本拓展活动与幼儿深度学习的关联
绘本拓展活动是在绘本阅读基础上,围绕主题设计的延伸探究活动,其核心特征为体验性(通过操作、表演等方式深化理解)、探究性(围绕绘本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关联性(链接生活经验与多元领域)。幼儿深度学习强调主动建构知识、发展思维,二者的关联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支撑认知建构
绘本拓展活动帮助幼儿将绘本中的间接经验与生活直接经验结合,形成系统认知。例如阅读《好饿的毛毛虫》后,开展“毛毛虫的食物”分类活动,幼儿通过对比绘本中毛毛虫吃的食物与生活中的食物,理解“食物分类”概念,实现从“知道食物名称”到“理解食物属性”的认知升级。
(二)推动思维发展
拓展活动中的问题探究与创意表达,能激发幼儿分析、推理、想象等深层思维。如阅读《小熊的尾巴》后,设计“如果我有魔法尾巴”创意绘画与讲述活动,幼儿需思考“尾巴的功能”“想要的尾巴样子”,并用语言描述想法,推动思维从“具象感知”向“抽象想象”发展。
(三)提升探究能力
拓展活动的开放性任务,鼓励幼儿持续尝试与解决问题。例如阅读《下雨了》后,开展“雨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小实验,幼儿通过观察“水蒸发、凝结”的过程,结合绘本内容探究自然现象,表现出专注、持续的探究状态,符合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
二、基于绘本拓展活动的幼儿深度学习激发策略
结合中班幼儿认知特点与语言区活动需求,从内容设计、形式创新、教师指导三个核心维度设计激发策略,推动幼儿在绘本拓展中实现深度学习。
(一)内容设计:聚焦“主题延伸”与“经验链接”
1. 主题深度延伸
围绕绘本核心主题,从“认知、情感、技能”多维度设计拓展内容。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亲情主题)为例,拓展活动包括:“爱的表达”语言分享(说说自己对家人的爱)、“爱的礼物”手工制作(为家人制作礼物)、“爱的抱抱”角色扮演(模仿绘本中角色的互动),让幼儿从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深化对“亲情”的理解。
2.生活经验链接
将绘本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结合,增强探究的关联性与实用性。例如阅读《牙齿的故事》后,开展“我的刷牙日记”活动,幼儿记录每天刷牙的
时间与方式,结合绘本中“保护牙齿”的知识,将绘本经验转化为生活习惯,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二)形式创新:注重“多元互动”与“开放探究”
1. 多元互动形式
采用“阅读 + 表演、实验、游戏”等融合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如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后,设计“小蝌蚪变变变”系列活动:用积木拼搭“蝌蚪成长过程”(建构游戏)、用肢体模仿“蝌蚪游、青蛙跳”(体育游戏)、用绘本角色手偶表演故事(戏剧表演),通过多元互动让幼儿深入理解“动物成长”的主题。
2.开放探究任务
设计无固定答案的开放性任务,鼓励幼儿自主思考与尝试。例如阅读《云朵面包》后,提出任务“怎样让面包飞起来?”,幼儿可通过“给面包装翅膀”(手工)、“用扇子扇面包”(实验)、“想象面包的魔法”(语言描述)等多种方式尝试,激发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师指导:做到“适时支持”与“有效引导”
1. 适时材料支持
根据幼儿拓展活动中的需求,提供层次性材料。例如在“绘本故事创编”活动中,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故事接龙卡片”(提示角色与情节),为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空白故事本”(自主创作),通过材料支持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深度学习需求。
2.有效问题引导
通过递进式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避免浅层互动。例如阅读《蚯蚓的日记》后,教师提问:“蚯蚓在日记里写了什么事? 蚯蚓为什么要松土?如果你是蚯蚓,会写什么样的日记?”前两个问题帮助幼儿梳理绘本内容,第三个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意表达,推动思维逐步深入。
三、结论
幼儿园语言区中,基于绘本拓展活动的激发策略能有效推动幼儿深度学习。通过“主题延伸与经验链接的内容设计、多元互动与开放探究的形式创新、适时支持与有效引导的教师指导”,幼儿能在绘本拓展中实现认知的系统建构、思维的深度发展与探究能力的显著提升。实践表明,科学的绘本拓展活动设计是语言区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路径,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优化提供了可行方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本拓展活动设计差异,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更精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