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探究
张洪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马井学校 四川 什邡 618400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也是中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任务。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变化,我们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应适时而变,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要求,引思想的活水,不断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系统领会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与目标任务后,我们需要探究出自己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之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加强德育一体化教学,培养“政治认同”:
把德育贯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突出道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坚持道德育人,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初中学生教育日常工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以各种形式带领初中学生走出学校,参观各类社交场所。在初中学生参观实践过程中,将实际参观内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理论学习内容、思想品德相互映照对比,从而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理论、思想品德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如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中国革命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思想品德变化成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通过感悟人物故事和英雄事迹,自心底产生对国家、对社会英雄人物和光辉历史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传承的崇拜和热爱,达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让初中学生观看中国近现代史的各种视频和各种图书报刊,知道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让让初中学生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视频,正是由于中国共共产党的出现,中国的历史才出现崭新的面貌,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国人民的唯一救世主。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了崭新的道路,从而让初中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在不断重复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初中学生的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者高度统一的“政治认同,从而培养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加强情境化教学,培养“道德修养”:
初中教师要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书育人、培养 初中学生道德修养的要求,根据 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 初中学生的青春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初中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书育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或是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体验增强,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内容的记忆也会更加印象深刻。
三、加强教学实践结合,培养“法治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活动,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如在日常的家庭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初中学生去帮助父母做家务和参与社会公共、公益活动,使得初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培养。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让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确定最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为此初中《法治与道德》课堂教学就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初中学生的认知,加深初中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知识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种类等情况有所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概念和内涵有所了解,培养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四、加强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健全人格”: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丰富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上的体验,尊重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布置任务或者是设计活动的形式让初中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学习,积极主动去实践探索,让初中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主体。
五、加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责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于转变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状,让初中学生主动参与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探索,初中学生在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使其身心品行得到健康成长。为此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内容和课外生活实践紧密的相结合。初中学生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内化知识,并逐渐在理性思考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学生们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可以根据当前初中班级学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人能力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强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研究。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为各个合作小组精心布置合作任务和合作目标,使得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中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渐形成初中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个人修养,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初中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对全世界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束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青年发展战略和青少年儿童未来发展的大局上重视《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培养和教学实践。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坚定初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健全初中学生的基本人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接班人,从而实现为国育才、育栋梁之重任!
参考文献
[1] 王琳.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 刘荣连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J].当代教研论丛 ,2019(09):100
[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