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目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陈丽钦

莆田第二十七中学

一、明确情境创设的素养导向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作文教学情境创设,需突破传统 “应试导向” 的局限,建立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核心的目标体系。情境创设的目标定位应紧扣单元作文训练重点,将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训练要点,使情境不仅成为 “激发写作兴趣” 的工具,更成为素养培育的载体。在目标设定中,需明确情境与素养发展的关联:例如,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表达,强化语言建构能力;通过思辨情境推动学生分析与论证,促进逻辑思维发展;通过文化情境触发学生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深化文化传承意识。同时,目标需体现层次性,兼顾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获得适切的挑战与成长,避免情境创设沦为形式化的 “课堂点缀”,确保其始终服务于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精选情境内容,搭建素养发展载体

作文教学情境的内容选择直接影响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效,需立足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构建兼具真实性、启发性与文化性的内容体系。情境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家庭、校园、社会等熟悉领域选取素材,使学生在情境中能调动真实情感与体验,避免因内容陌生导致的 “假大空” 表达,从而夯实语言建构的基础。同时,情境内容需蕴含思维发展的空间,通过设置具有矛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推理与批判,如围绕 “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传统习俗的现代意义” 等主题设计情境,推动思维从表象走向深刻。此外,情境内容应融入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转化为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文化内涵、传承文化基因,使作文成为文化表达的载体。通过内容的精准选择,使情境既 “接地气” 又 “有深度”,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载体。

三、创新情境创设方法,激活素养培育过程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动态化、互动化的情境支撑,需突破 “教师单向呈现” 的传统模式,创新情境创设的方法与形式。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情境,围绕真实的写作任务(如撰写倡议书、设计访谈稿、创作小评论等)搭建情境框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语言运用与思维训练,使写作从 “被动应付” 转为 “主动参与”。注重多感官参与的情境设计,通过语言描述、画面展示、声音渲染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与情感体验,强化情境的感染力,为审美鉴赏与创造提供素材。同时,引入互动式情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观察等形式,让学生在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中生成写作素材、深化认知体验,如围绕 “校园公共空间的优化” 组织实地考察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炼观点、在交流中完善表达。方法创新的核心在于让情境成为 “思维的催化剂” 与 “表达的脚手架”,使学生在情境中不仅“有话可写”,更能 “写得深刻、写得生动”。

四、构建情境化评价体系,保障素养发展实效

传统作文评价侧重 “文面规范” 与 “结构完整”,难以全面反映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需建立与情境创设相适配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突破 “文章本身” 的局限,延伸至情境参与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观察视角、思维深度、情感真实度与文化表达的适切性,如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情境中捕捉独特细节(语言建构)、是否能对思辨情境展开有条理的分析(思维发展)、是否能在文化情境中体现个性理解(文化传承)。评价方式需突出过程性与多元化,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结合作文文本分析素养发展的痕迹、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反思写作过程,避免 “一次性打分” 的片面性。评价标准应体现素养导向的层次性,如对语言运用的评价,不仅关注语句通顺,更重视表达的准确性与创造性;对思维的评价,不仅关注逻辑清晰,更鼓励批判性与创新性思考。通过情境化评价的引导,使学生明确素养发展的方向,形成持续提升的内驱力。

五、深化实践反思,优化素养导向的情境创设机制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文情境创设需在实践中不断调试与完善,形成“设计 — 实施 — 反思 — 优化” 的闭环机制。教师应系统收集情境创设的效果反馈,包括学生的写作兴趣变化、作文中素养表现的典型案例、课堂互动的深度与广度等,通过数据分析诊断情境目标的达成度、内容的适切性与方法的有效性。反思需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薄弱环节,如情境是否仅停留在 “形式热闹” 而未触及思维深度,是否因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导致表达空洞,是否因评价标准模糊使素养发展缺乏明确指引等。针对问题提出具体优化策略:如调整情境内容的贴近度,增强任务驱动的针对性,细化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等。同时,加强教师间的协同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情境方案、通过专题研讨分享实践经验,形成智慧共享的教研氛围,推动情境创设从 “经验性尝试” 走向 “科学性实践”,确保核心素养培育在作文教学中真正落地。

总结

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情境创设,本质是通过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表达环境,让写作回归 “用语言进行思维、用文字传承文化” 的本质。从明确素养导向的目标,到精选内容、创新方法、适配评价,再到持续反思优化,每个环节都需紧扣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素养的协同发展。这一过程既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又需要立足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智慧。未来的实践中,唯有不断探索情境与素养的内在关联,才能使作文教学真正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写作中不仅提升表达能力,更成长为有思维深度、有文化底蕴的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宁. 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 [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9 (05):64-73.

[3] 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