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付廷金
谷拉乡中心学校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富宁县 663403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作用
首先是能够方便理解课文,深化文本感知。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情境教学借助语言描述、角色扮演等形式,把文章中的场景、角色形象化。例如在教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要利用灯光、音效,创设出街头的凄冷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的艰难境况,深入地体会到文本的情感内涵,打破文字本身的理解障碍。
其次是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强化表达能力。情境让学生拥有了代入式体验的契机,激励他们代入角色。比如在学习到《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从狐狸和老虎中选择角色扮演,这样可以深刻地了解角色性格,还可以在互动中训练语言表达、协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阅读探索之中。
然后是能够联系生活经验,锻炼迁移能力。情境教学通过把课文和学生现实生活进行关联,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弄懂抽象道理。比如在教学到春天主题的文章时,可以指引学生联想春游的过程,把课文中的绿芽和花朵和经历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理解内容,另一方面还能掌握用文字来抒发表达生活的相似体验,完成阅读和表达的衔接。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活文本共情体验
在部编版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真实经历进行联系,创设出生活化情境来强化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分别从学生熟悉家庭、学校等场景出发,借助实物展示、场景创设、生活话题探讨等,将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形象化情境中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含义。
比如在学习到《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寻找秋天”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去寻找街道旁的树叶、树上的水果、家里的菊花,同时要在课堂上展示落叶、果实等。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呈现学生找到的“秋天信物”,指引学生去说出具体的颜色、味道、触摸的质感等,接着再顺其自然地过渡到课文阅读。在阅读到文中的“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一句时,学生立即可以浮现出所收集的枫叶、黄银杏等物品,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五彩缤纷产生具象化的体验。
另外还可以借助角色扮演重现生活场景。在学习到《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营造出“庭院戏水”的情境,让学生从落水孩子、司马光等中,选取喜欢的角色扮演,并惟妙惟肖地呈现出对话和动作情境。扮演同伴的学生在表演中,能够感受到手足无措的慌乱,司马光这个角色会在思索怎么救人中,体会到聪明和勇敢。通过创设出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文本感情,一定程度上激发阅读的积
极性。
(二)依托部编版单元主题,构建单元整合情境
部编版课本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来组织单元,这让情境教学有了得天独厚的整合框架。教师要结合单元主题营造出符合的关键情境,让单篇阅读变成情境链的某个环节,最终达成读一篇懂一类的理想成效。
比如在教学到三年级“留心观察”单元,其中的课文有《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等,教师要营造出“校园观察家”的情境,布置“观察闯关”的实践活动:开始,教师要给与学生“观察任务卡”,让学生扮演“观察员”的角色,记下学校里独树一帜的动植物以及美好的景象;教学《搭船的鸟》时,侧重观察细节,重新复现“作者观察翠鸟”的情景 -- 利用呈现翠鸟图片、聆听鸟鸣视频,指引学生去借鉴其中“观外形 -- 看动作 -- 悟情感”的观察技巧,接着去对比下自身的观察记录,去认真补全“未了解到的细节”;在教学到《金色的草地》时,可以提升任务难度为“观察变化”,根据文章中“草地颜色伴随蒲公英开合变化”的描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蒲公英,注意其“张开--闭合”的过程,领会细心观察可以看到变化的道理;单元尾声,组织“观察成果展”,学生可以借助图文、视频等多样方式展现记录,呼应单元主题。
整合情境契合教材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在教学到四年级“成长故事”单元的《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等课文时,教师要去营造“成长博物馆”的情景,在完成课文的教学后,学生要把课文中国“成长刹那”(比如雨来的果敢、男子汉的独立),去精心设计为“展品”,然后借助“参观博物馆”理清成长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单元学习的闭环,促进主题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通过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具象化、生活化的情境,不仅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更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对文本情感与内涵的理解,同时在互动参与中提升语言表达、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利娜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J]. 读写算 ,2025,(13):74-76.
[2] 陈傅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J]. 教育界 ,2024,(36):86-88.
[3] 张洪玉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2024,(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