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低结构材料在区角中的利用

作者

郭荣芳

滨湖新区彭杜村乡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 053000

摘要:低结构材料有着操作便捷和可塑性强等特点,可以深度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良好的实践效果。相较高结构材料来说,低结构材料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基于此,本文就结合低结构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区角活动;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低结构材料在区角中投放与运用的重要作用

区角游戏活动是围绕幼儿开展的,它所强调的是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投放有效的游戏材料,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让幼儿可以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低结构材料,其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幼儿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移动、组合、重新设计、排列、拆卸和重新组装。让幼儿通过玩一玩、做一做、想一想、看一看等,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材料进行自由的组合创造,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在区角活动中投放与运用低结构材料,有着以下实践作用:首先,在区角活动中投放与运用低结构材料,让幼儿通过身边的低结构材料进行组合创作,深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认知结构,调动幼儿的游戏热情,在活动过程中,培育幼儿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比如塑料瓶盖的投放,有一个孩子穿起来做成了项链,而另一个孩子却说这条项链像一条毛毛虫,自己还在瓶盖上画上了眼睛,所以幼儿就可以通过这些低结构材料,搭建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在幼儿的印象中,毛毛虫长长的、圆圆的、弯曲的。这显示出低结构材料给幼儿带来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也反映出幼儿的兴趣与经验所在。通过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培育了幼儿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由于低结构材料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可塑性强,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迎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的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让幼儿可以集中研究低结构材料的不同玩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幼儿专注力、创造力。例如,玉米芯的投放,小班的幼儿摆摆放放,拼出了歪歪斜斜的小房子。而大班幼儿把红色的玉米芯穿起来,贴上龙头、龙尾,一条“中华龙”舞出来了。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操作。

所以,通过科学运用低结构材料,可以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不断展开联想,对低结构材料进行不断的探索,有助于强化幼儿的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低结构材料在区角的运用策略

1.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成长需求,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适宜的低结构材料,深度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例如幼儿对材料的选择、运用以及游戏过程中情绪变化等,当幼儿有兴趣地主动探索某类材料时,他的行动中已经包含着一些与活动相关的经验,教师需要观察、发现,并及时捕捉这些经验,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通过对幼儿游戏环节的全面观察,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及时完善。从幼儿游戏水平反观提供材料的支持性,对低结构材料投放进行多维度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活动中指向的关键经验是什么?教师认真观察,积极的参与其中,老师通过体验式操作,对材料的关键经验和玩法进行了预设,发现问题并提出调整策略。通过教师对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能够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的帮助幼儿挖掘出低结构材料的创作乐趣。

2.构建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

为了更好的发掘出低结构材料的运用价值,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结合不同幼儿的成长特性和认知能力,创设出多样化的游戏情境,在不同的情景当中,创意出不同的玩法。幼儿的游戏都是处在幻想状态,他们运用材料的时候可变性和代替性很强。例如,在娃娃家当中,如芦苇、泥土、石子、叶子、树枝可以充当筷子,食物,娃娃......在美工区,他就会把它们当成手工、创意美术中的材料,做成墙饰、面具等,幼儿由材料引发的各种创想层出不穷,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可以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深度挖掘其创作思维和联想力,充分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

3.选择层次多样的低结构材料

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多层次的低结构材料,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幼儿对各种感官的运用,对游戏材料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索,使游戏形式更加丰富有趣,让幼儿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认知水平和思考水平。例如,自然材料:鹅卵石、沙子、树枝、树叶、花朵、种子、石块......人工制造的材料:牛奶箱、塑料瓶、塑料盖、卷筒芯、绳子、牙签、雪糕棒、吸管......针对幼儿兴趣爱好的差异,教师可以投放带有针对性的结构材料,由易到难的梯度材料,促进经验进一步地发展。如喜欢过家家游戏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石子、树枝、绳子、树叶、纸盒之类的材料。纸盒变成了电饼档,绳子变成了面条......更让我们意外的,孩子还特意为客人带来的宠物小狗,准备了肉骨头(用小树枝代替)。所以幼儿可以通过自身的联想,赋予这些材料不同的实用性。

最后,为了培育幼儿的自主能力,可以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不同的游戏主题,投放形式各异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将游戏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交给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激发幼儿的天性,强化幼儿的思维能力。

但是避免材料过多而分散幼儿的专注力,为了获得良好的游戏效果,教师应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数量,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观察和总结中,对材料形式和游戏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为深度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创设良好的环境。

结语

玩是幼儿的天性,材料又是支撑幼儿玩的基础,低结构材料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区角游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区角游戏活动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从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与低结构材料互动中尽情享受”快乐玩、主动学”的乐趣。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与兴趣需求,选择适宜幼儿的低结构材料,深入挖掘低结构材料的重要价值,以此来推动幼儿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迪荣.幼儿园区角活动中低结构材料运用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05):157-159.

[2]庄丽花.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活动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15.

[3]胡丽丽.浅谈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9-20.

[4]杨淑恋.浅谈如何在低结构材料区域采取支持策略,西藏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