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工程安全风险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
魏克明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东部事业部 124010
前言
随着社会脚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天然气和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其开采量和发展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出于石油钻井工程的特殊性,其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在野外露天环境作业,环境相对恶劣,随时会受到天气变化、以及地质情况的影响,对正常施工进度、作业进程造成阻碍[1]。
一、石油钻井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石油钻井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影响因素涉及人、机、环、管等多个维度,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引发钻井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一方面,部分钻井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操作规程掌握不熟练,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如未按规定佩戴防护装备、简化作业流程等;另一方面,长期高强度作业易导致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了误操作的风险。此外,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会加剧安全管理的难度[2]。
1.2 环境因素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钻井作业中也难免会避免接触到部分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钻井作业中所涉及的工种和专业项较多,作业流程复杂,会受到外在人、事、物影响,所以经常会存在各种不可测的风险。石油钻井作业环境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3]。在陆地钻井中,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高温、严寒)会影响设备稳定性和人员操作效率;地质条件的突变,如井喷、地层坍塌、高压油气层泄露等,可能直接引发安全事故。而海上钻井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海水腐蚀、海浪冲击、海底地质结构复杂等,进一步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4]。
1.3 设备因素
钻井设备是作业开展的基础,其性能与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对设备维护保养投入不足,导致设备老化、部件磨损等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如钻井平台机械故障、钻井液循环系统泄漏等,易引发停机甚至安全事故[5]。此外,设备选型不当、新旧设备兼容性差等问题,也会影响钻井作业的稳定性。
1.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部分企业缺乏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应急预案针对性不足,在事故发生时难以快速响应,延误处置时机。这些管理层面的问题,使得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石油钻井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石油钻井安全管理,提升作业安全性:
2.1 强化人员安全素养培育
操作员作为石油钻井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始终需做到“以人为本”,或“安全第一”原则,在钻井作业中切实开展系统化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划分界限和日常管理任务,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观测落实到每日实操安排当中[6]。并组建相应的安全生产激励制度,以每月、每季度、每年为单位,选取在作业中充分遵守安全准则的代表,增强大家的自我效能感。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专项培训内容,涵盖操作规程、安全法规、应急技能等,确保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警示宣传等方式,提升全员责任意识,杜绝违规操作;合理安排作业班次,避免人员过度疲劳,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与安全行为挂钩机制,激励员工规范操作[7]。
2.2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环境因素作为外在不可控条件,对于石油钻井工作带来的影响也不可估量,常见的比如说在遇到地层压比井筒液压柱指数更高的时候,就会明显有溢流的现象,反之则会发生井漏问题,所以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灵活的利用新时代科学技术,最大程度将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做好规避准备。企业则需要在资金投入方面着重安全管理,切实的从环境、体系、人员管理方面,将安全风险规避落实到实践过程当中。企业定时对财务人员在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执行预算方面开展定量和定性分析,针对预算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的做出调整,各项预算数值需参考权威指导,并安排各部门各专业人员对预算结果的落地性进行确认[8]。作业前开展全面的环境评估,针对地质、气象、海洋等环境因素制定专项预案,如对高压油气层区域提前做好井控设计,对海上钻井平台加装防风浪装置;引入先进监测技术,如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地层压力、钻井液性能、环境参数等,及时预警异常情况;建立极端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停工、撤离等触发条件,确保人员安全[9]。
2.3 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
石油钻井工作中通常都会针对设备管理制定相应的检查维修制度,现阶段大多数公司都是使用的“两表一卡”方式,或者安全检查表等进行记录,清晰明了的记录机械设备的后续维护工作,通过专人定时管理的方式检查设备安全状态。制定精细化维护计划,定期对钻井机、动力系统、井控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设备状态档案,及时更换老化部件。引入设备故障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减少突发停机风险[10]。
2.4 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构建“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安全职责,将安全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加强现场安全监管,采用“日常检查 + 专项督查”模式,对关键环节(如起下钻、固井、压裂等)进行重点监控,对发现的隐患实行“闭环管理”[1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定期组织针对性演练,优化应急预案,备足应急物资,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降低损失[12]。
三、结语
石油钻井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多维度、全流程进行管控。通过深入分析人为、环境、设备及管理等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人员培育、风险防控、设备管理、机制完善等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石油钻井安全管理水平,为石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唐钮熨,郭新军,李健.海洋石油钻井作业风险管理与安全评价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3, 43(24):1-3.
[2]何博.钻井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J].石化技术,2020,27(3):285-286
[3]史佳吏.海洋石油钻井作业风险管理与安全评价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24(3):1-3.
[4]张光锦,范立晶.石油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3(12):160-162.
[5] 高 宏 振 . 海 洋 石 油 钻 井 作 业 风 险 管 理 与 安 全 评 价 分 析 [J]. 石 化 技术,2022,29(7):264-266
[6]吴小亮.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设备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 43(12):75-77.
[7]高全峰,刘生伟.钻井工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与策略[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4(4):35-37.
[8]朱涛.石油钻井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J].中华传奇, 2020(32):153-153.
[9]彭宁,何应生,郭晓红.浅析华北油田钻井工程安全风险预警管理[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24,40(1):22-25
[10]赵世庆,李洪清,许建坪.石油钻井现场安全监督与管理策略[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6):19-20
[11]王铭,王怀芝,王志刚.石油钻井中的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0(25):19-19
[12]徐建明.石油钻井安全管理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学家, 2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