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业财合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

周成彧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110045

引言

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的高技能高素质会计人才,既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也要能熟练操作财务共享服务业务,能从事财务预算、数据分析、业务管控等管理会计工作。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财务领域的运用,财务共享模式使得传统会计的身影逐步淡化,并融入业务。本文从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入手,试图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根据企业调研和教学实际,探索人才培养路径,破冰人才培养格局,为会计行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业财合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一)课程设置没有达到业财合一的要求

自从智能财务的概念提出以来,企业信息化经历了1.0—3.0 的发展。在业财合一背景下,财务人员一定要懂业务。在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为适应变革增设了新技术课程,但是没有从技术赋能会计发展的角度去开设课程,缺乏应用场景,教学时相关课程由计算机方面的教师授课,难度非常大,学生不愿学,教学效果不佳。有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关联的课程,但因缺乏相关师资,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达不到业财合一的要求

教学时间和实训条件无法保障数字经济时代的会计教学需求,教师授课可以使用的手段和方法有限。课程开设过多过杂,导致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评价不高。

(三)教学硬件没有达到业财合一的要求

因为技术迭代速度很快,很多高职院校对此准备不足,目前的教学硬件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对业财合一的教学标准还没有达成共识,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相应的教学标准还没有出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不能复制照搬本科院校,需要结合实际,开设低代码、低设计逻辑、场景化的新技术课程。将技术类课程纳入教学,剔除对应课程是一个考验。部分院校急于冒进改革课程系统,不切实际地推行技术类课程,在没有硬件支撑的情况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有限,最终的效果还有待商榷。

二、业财合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对策(一)聚焦数字经济社会对会计要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加快推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基础任务,通过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求,对现有的课程类型及方向进行重组与细分,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智能会计模块,完善课程内容。同时,高职院校应根据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会计从业者的要求,针对性创建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智能税费申报、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等课程,推动会计专业课程理论与数字技术连接。并且,高职院校应明确智能会计方向的课程培养目标,致力于为地区及社会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各种数字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教师应做好日常的专业课程理论讲授,如在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的教学中,重点拓展学生的回归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方法与市场典型相关会计案例分析等知识,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达成数字经济下的校企合作

其一,校企共建数字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做出不同努力,如企业提供资金、提供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提供实训场地、教学设备等,确保实训基地迅速建成并模拟企业真实的数字经济环境,确保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实训设备先进、专业人员入驻,可以在建设中安装企业级的 ERP 系统、应用企业级的财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学生可以接触并完成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项目,如财务报表分析、编制年度预算等,由此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管理会计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其二,校企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校企要合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结合数字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人才标准,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并协同高职院校共同完成课程的设置,也要携手高职院校一起深入各项实践环节中。高职院校要听取、酌情采纳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制订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的方案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 方面 ,校企合力开发课程,尤其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特色课程的开发力度,企业可以将业务案例、数据资源等融入课程,或是将宝贵资源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写,确保管理会计专业学生学到前沿知识、掌握先进技术。

其三,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财务软件从客户端发展到云端,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而在教学领域,财务软件的一次投入非常大,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实训条件薄弱的现状,可以采用按年/学期支付服务费的方式,降低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室的成本。可以发展实训设备租赁产业,出租实训设备给高职院校,这样既可以避免高职院校一次投入太大,也可以避免后续技术更新太快导致实训设备资源浪费。

(三)打造数字化教学队伍

一方面,紧抓管理会计专业教师的引入、培训两项工作。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数字经济下的人才培养需要酌情调整、提高教师的聘用标准,除了要求 还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确保数字经济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案例进入课堂,提升整 要对现有管理会计教师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培训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涉及大数据分析 财务建模软件的应用等,培养校内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意识、增加校内教师对数字经济及数字经济视域下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的了解,以便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等教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教学、育人双项成果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数字经济下取得重大教学成果、 予多样化奖励,包括奖金奖励、岗位晋升奖励等,还要将取得的成果、积累 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效率。此外,高职院校要不断鼓励校内教 理会计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教师在企业实践中还 作内容、岗位 求及需求等,进一步丰富课堂中的案例,也在参与科研项目中掌握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由此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结束语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以记账、算账、报账为目标的核算型会计上升到懂业务、熟悉新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管理型会计。在业财合一的理念下,产教融合、对接市场做出必要的策略调整,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复合型会计人才,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程道江,庞仙君.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探索和启示[J].商业会计,2024,(15):141-145.

[2]梁君.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0(10):128-129.

[3]段大为,刘勤,程平,等.数字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管理会计,2023,(02):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