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

作者

王云丽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223900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其陌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更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游戏化教学将英语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语言、运用语言,符合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天性。

一、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核心内涵

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是以英语教学目标为核心,将词汇、句型、听说技能等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的教学模式。它并非简单地在课堂中加入游戏环节,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重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其核心特征是“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趣味性体现在游戏的规则、竞争、合作等元素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教育性则体现在游戏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语言学习的实效。

(二)理论支撑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7-12 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需借助具体事物或情境支撑。游戏化教学通过创设具象化的语言情境(如购物、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语言运用场景,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游戏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角色互动等环节,促进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索语言规则、建构语言知识体系。

二、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游戏

游戏设计需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保每一个游戏环节都服务于知识习得或技能提升。不同的教学内容(词汇、句型、听说等)需匹配不同类型的游戏,实现“玩”与“学”的精准对接。

在词汇教学中,可设计“词义配对”“单词寻宝”等游戏。例如,教学四年级“动物”主题词汇(tiger,panda,elephant 等)时,设计“动物侦探”游戏:教师提前将动物图片藏在教室各处,给出线索(如“It has a long nose.”),学生分组寻找对应的动物图片并说出单词。该游戏紧扣“认读动物单词、理解单词含义”的目标,学生在寻找与猜测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词汇记忆。

句型教学可采用“情景闯关”“角色问答”等游戏。以三年级“购物”主题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 I'dlike...”为例,设计“超市购物”游戏:设置“食品区”“文具区”等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店员”与“顾客”,用目标句型完成购物对话。通过真实的情境互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句型结构,更学会了在实际场景中灵活运用。

听说训练可结合“听力猜谜”“小组配音”等游戏。例如,在五年级“天气”主题听说课上,设计“天气播报员”游戏:学生抽取天气卡片(sunny,rainy 等),模仿天气预报员用“Today is...It's...Let's...”描述天气并给出建议。其他学生根据播报内容判断天气类型,并用“Is it...?”提问验证。该游戏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又提升了口头表达的逻辑性与准确性。

(二)兼顾层次差异,组织互动性活动

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差异,游戏化教学需通过分层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发展。可从游戏任务难度、参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分层,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在参与形式上,采用“个人竞争+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六年级“过去式”句型复习课上,设计“故事拼图”游戏:将一篇简单的过去式故事拆分成多个句子卡片,小组内每人负责 1-2 个句子,通过合作将句子按逻辑排序,并用过去式复述完整故事。个人负责句子认读,小组合作完成故事重组,既关注个体表现,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互动中发挥作用。

(三)完善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发展

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应突破“结果导向”,聚焦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参与态度及合作表现,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主体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例如,在“情景对话”游戏后,教师从“句型准确性”“发音清晰度”维度进行点评;学生对照“是否主动开口”“是否使用学过的单词”进行自评;小组内则从“合作是否默契”“是否倾听他人”进行互评。多元主体的参与使评价更全面、客观。

评价内容需涵盖语言能力与非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运用、句型正确性、表达流畅度等;非语言能力包括参与积极性、规则遵守情况、团队合作意识等。例如,在“单词寻宝”游戏中,评价表可设置“能正确说出3 个以上单词(3 星)”“主动帮助同伴寻找(2 星)”等具体指标,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评价方式可采用“星级奖励+语言反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语言小能手”“合作小标兵”等星级奖励;对有待改进的学生,用“如果下次能大声说出单词会更棒”等鼓励性语言指出不足。积极的评价反馈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持续参与的动力。

三、优化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建议(一)强化目标意识,避免形式化

教师在设计游戏前需明确“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什么”,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游戏任务。例如,若目标是“掌握 5 个水果单词并运用句型‘I like...’”,游戏设计需包含“认读单词”“运用句型表达喜好”等环节,确保游戏过程始终围绕目标展开。课后需反思游戏与目标的契合度,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二)丰富游戏资源,拓展教学场景

除传统的卡片、情景道具外,可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游戏形式。例如,利用互动白板设计“单词消消乐”“句型配对赛”等电子游戏,通过动态画面和音效提升趣味性;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布置“家庭亲子游戏”,如“单词卡片配对”“英语猜谜”等,将游戏化教学延伸至课外,形成“课堂+家庭”的学习闭环。

(三)提升教师素养,保障实施质量

教师的游戏设计与组织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可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理念的理解,掌握游戏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教师自身也需加强学习,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游戏形式,例如将绘本故事、童谣等元素融入游戏,使游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点。

四、结论

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并非简单的“游戏+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将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设计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习得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通过紧扣教学目标的游戏设计、兼顾层次的互动组织及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加以解决。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可进一步结合数字化工具拓展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创新,“以生为本、趣效结合”的核心原则始终不变。只有将游戏真正服务于语言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让小学英语课堂既充满活力,又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文晴.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79.

[2]王宇.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3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