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景三维要素采集中水系和房屋的几何关系
王本顺
云南省测绘工程院,云南昆明650033
实景三维技术通过对地理空间的全要素数字化重构,已成为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基础支撑。水系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核心构成,与房屋这一典型人工建筑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复杂的几何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为直观的位置邻接,更蕴含着拓扑约束、形态协同等深层规律[1]。传统二维GIS 中对水系与房屋关系的平面化表达,难以反映三维空间中高程差异、立体交叉等复杂情形,导致在城市内涝模拟、滨水建筑规划等应用中出现模型失真[2]。因此,深入解析二者的几何关系本质,优化采集与处理方法,对提升实景三维场景的真实性与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水系与房屋几何关系的内涵
(一)空间位置关系
水系与房屋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几何关系的基础,包括邻接、包含、相交等多种形式。邻接关系表现为房屋沿水系边缘分布,如河流两岸的聚落;包含关系体现为房屋位于湖泊或水库的周边区域;相交关系则可能出现在桥梁跨越河流的位置,房屋与水系在三维空间中形成立交结构。这些位置关系的精确捕捉对于分析城市空间布局、水资源利用及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描述了水系与房屋在空间中的连通性和关联性。例如,河流的流向与房屋的分布可能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房屋的排水系统与水系的支流相互连接。通过拓扑分析,可以揭示水系与房屋之间的潜在联系,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三)形态特征关系
水系的形态特征(如河流的弯曲度、湖泊的边界)与房屋的几何参数(如高度、占地面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例如,弯曲的河流可能导致房屋布局呈现不规则形态,而房屋的建设可能改变水系的自然流向[3]。形态特征关系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城市设计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二、水系与房屋几何关系的实景三维要素采集方法
(一)多源数据融合
实景三维采集通常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以提高几何关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常见的数据源包括无人机倾斜摄影、LiDAR(激光雷达)、无人船测深等。无人机倾斜摄影可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纹理信息,LiDAR 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形数据,无人船测深则用于采集水下地形信息。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实现水上水下、地上地下的全空间一体化建模,精确表达水系与房屋的几何关系。
(二)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提取水系与房屋的几何特征。例如,通过点云分类算法将LiDAR 点云数据分为地面点、建筑物点和植被点等类别,进而提取房屋的轮廓和高度信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无人机影像进行特征匹配和三维重建,生成水系的边界和形态模型。此外,还可以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来量化水系与房屋的空间关系。
(三)几何建模方法
为了精确表达水系与房屋的几何关系,需要采用合适的几何建模方法。对于水系,可以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IN)或栅格模型来构建水面和水底的三维模型;对于房屋,可以采用参数化建模或基于点云的表面重建方法来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同时,还需要考虑水系与房屋的动态变化,如水位涨落、建筑施工等,通过时序数据融合和动态建模技术来实现几何关系的实时更新。
三、水系与房屋几何关系的实景三维要素采集处理策略(一)精度控制的系统方法
精度控制需贯穿采集全流程,通过误差传递模型实现几何关系的量化管控。数据采集阶段,像控点布设采用“棋盘格”分布,平面密度不低于1 个/km2,高程控制点间距不超过500m,其坐标精度需达到厘米级(平面±0.05m ,高程 ±0.03m) ),通过平差计算削弱外业数据的系统误差。数据处理阶段,点云配准采用 ICP(迭代最近点)算法的改进版本,通过引入权重因子降低噪声点影响,配准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控制在 0.05m 以内[4]。模型构建阶段,采用三维坐标转换的七参数模型消除不同数据源的基准差异,通过方差分量估计优化误差分配,确保房屋角点与水系特征点(如堤岸拐点)的相对精度优于 0.1m。质量评估采用随机抽样检查,样本量不低于总要素数量的 5%,通过与全站仪实测数据比对,计算平面位置中误差与高程中误差,合格率需达到 95%以上。
(二)动态变化的时序融合技术
水系与房屋的动态变化需通过时序数据的时空融合实现几何关系的实时更新。针对水系的水位变化,采用搭载GNSS 的浮标实时采集水位高程,采样频率为1Hz,数据通过5G 网络传输至处理平台,结合初始三维模型生成动态水面,更新延迟控制在30 秒以内。房屋的建设或拆除变化则通过季度性倾斜摄影更新,采用变化检测算法(如差值影像法)识别新增或消失的房屋轮廓,结合 LiDAR 点云的高程变化判定建筑高度调整,更新周期控制在 3 个月以内。时空融合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不同时相的数据进行权重分配,历史数据权重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确保最新观测值的主导地位。动态更新后需重新校验拓扑关系,如新建房屋与水系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避免因数据更新导致的几何冲突。
(三)多尺度表达的层级结构
基于LOD(细节层次)理论构建水系与房屋几何关系的多尺度表达体系,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精度需求。在LOD0 层级(1:10000 比例尺),水系简化为单线河流与面状湖泊,房屋合并为建筑区块,仅保留“是否邻接”的拓扑关系;LOD1 层级(1:5000 比例尺),水系表达为双线河道并标注堤顶高程,房屋以群体轮廓呈现,增加“距离阈值”的量化关系;LOD2 层级(1:1000 比例尺),水系包含岸线微地貌与水位线,房屋展示单体轮廓及基底高程,可提取“高程差”“交叉角度”等几何参数;LOD3 层级(1:500 比例尺),完整表达房屋的门窗、屋顶结构与水系的护岸、码头等细节,拓扑关系细化至“雨水口-支流”的连接节点[5]。尺度转换通过 LOD 自动生成算法实现,简化过程中需保持拓扑关系不变,如合并房屋时不得跨越水系岸线,确保不同尺度下几何关系的逻辑一致性。
四、小结
综上所述,实景三维要素采集中水系与房屋的几何关系解析,需立足空间约束、拓扑关联与形态协同的深层逻辑,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建模技术实现精准表达。全流程精度控制与动态更新机制,可为几何关系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提供保障,多尺度表达则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 黄志. 实景影像与三维地理要素融合方法研究与实现[J]. 城市勘测,2025(1):119-123.
[2] 金振华,任俊儒. 实景三维在城市地理信息要素更新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25,44(8):148-150.
[3] 罗浩, 冯艺,邵茂亮, 等.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地形图要素提取方法及应用检验[J]. 水电站设计,2019,35(2):30-34.
[4] 康志忠,杨俊涛. 室内实景三维重建技术综述[J]. 时空信息学报,2024,31(1):1-10.
[5] 王 灿 辉 , 肖 坤 洪 , 陈 鑫 , 等 . 基 于 地 面 激 光 点 云 的 三 维 实 景 树 木 模 型 重 建 [J]. 测绘,2023,46(3):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