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输血策略
吴静静 郭娟 马花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宁夏银川 750000
交叉配血是输血安全的关键环节,而配血不合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临床输血需求增加及输血技术的发展,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日益复杂,其原因涉及患者自身抗体异常、献血者血型抗原变异、检测方法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若处理不当,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引发溶血反应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深入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输血策略,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一 2024 年输注 1498 人次的资料,年龄分布 1h-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6.26±7.43 岁。献血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条件:临床申请输血且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不合的患者,具备完整的输血前检查及交叉配血检测记录;能够配合完成血型血清学相关补充检测;病例资料完整;愿意配合研究所需的进一步检测与随访观察。
排除条件:交叉配血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如标本混淆、试剂失效、仪器故障)导致的结果异常;因病情危重、意识不清等原因无法配合完成血型血清学补充检测及相关评估;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标本严重溶血或乳糜。
1.2 方法
通过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收集 2022 年一 2024 年交叉配血不合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既往输血史与妊娠史、用药情况等,同时调取交叉配血记录(主侧、次侧及自身对照结果)、血型鉴定及血清学检测数据(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等)。采用标准化表格整理数据,明确不合原因分类(如患者自身抗体、献血者因素、药物干扰等)[2]。
运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样本进一步采用吸收放散试验、谱细胞鉴定等技术明确抗体特异性。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配血不合,制定个体化输血策略:如患者存在特异性抗体时,选择抗原阴性血液;因药物引起的干扰,评估停药可能性后再行配血。所有输血病例均进行输血后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 SPSS20.0 系统展开本次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 X2 检验,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s 表示,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结果
共有 7 例交叉配血不合,其中主侧交叉配血不合 5 例;次侧 2 例。主侧交叉配血不合因素调查显示:患者血型抗体筛查阳性 3 例、献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 1 例、患者血浆中检出 IgG 类抗-B 血型抗体
1 例。次侧交叉配血不合因素调查显示: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呈阳性,特异性分别为抗-E 抗体或 C3d 补体成分致敏。
3.讨论
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本研究中 7 例交叉配血不合病例呈现明显异质性,主侧不合(5 例)主要由患者自身抗体介导,其中 3 例血型抗体筛查阳性提示存在 ABO 血型系统外的不规则抗体,可能与既往输血、妊娠或自身免疫反应相关;1 例因献血者 DAT 阳性导致主侧凝集,表明献血者红细胞表面存在抗体或补体致敏,可能由隐匿性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引发;1例患者血浆检出 IgG 类抗-B 抗体,直接干扰主侧 ABO 血型的抗原-抗体反应,常见于新生儿 ABO 溶血。次侧不合(2 例)均由患者红细胞致敏导致,其 DAT 阳性且特异性为抗-E 抗体或 C3d 补体成分,说明患者体内存在 Rh血型系统(E 抗原)相关的免疫抗体,并已结合补体引发红细胞凝集。此类抗体通常由既往 Rh 血型不合输血或妊娠致敏产生,提示患者需严格规避含 E 抗原的血液输注。
输血策略如下:(1)患者血型抗体筛查阳性:需进一步鉴定抗体特异性,选择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例如,若检出抗-Jka 抗体,应筛选 Jka 抗原阴性的献血者血液,必要时采用洗涤红细胞降低抗体干扰,同时加强输血过程监测,预防迟发性溶血反应。(2)献血者 DAT 阳性:需重新评估献血者健康状态,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因素。若无法确认病因,应弃用该献血者血液,避免输注后引发受血者免疫反应;同时,选择其他 DAT 阴性的同型血液进行输注。
(3)患者血浆检出 IgG 类抗-B 抗体:需复核患者血型,确认是否存在ABO 溶血,若为 ABO 溶血,优先选择 O 型洗涤红细胞。(4)患者抗-E抗体或 C3d 致敏:严格选择 Rh 阴性(尤其是 E 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避免再次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若紧急情况下缺乏 E 抗原阴性血液,可采用血浆置换降低体内抗体效价后输注 E 抗原阳性血液,并在输血后 48 小时内严密监测血红蛋白、胆红素等溶血指标[3]。
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输血前均需进行盐水介质、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法等多方法交叉配血验证,必要时采用自身吸收试验去除非特异性抗体干扰。输血过程中应缓慢输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溶血相关症状,确保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韦晓星.2022 年柳州市工人医院急诊科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输血策略探讨[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16):179-182.
[2]骆园园,苏奶助.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分析和输血策略[J].福建医药杂志,2023,45(6):104-107.
[3]许亚莉,陈雨荣,田雪,等.非特异性抗体致疑难配血的紧急处理策略及输血效果评价[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4,37(10):74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