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作者

马德莲

西宁市虎台中学 810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因为生物 的学 许多概念和原理需要通过合作探究才能真正理解。然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 物教 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建议。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涉及大量抽象概念和微观现象,传统讲授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在讨论、实验中互相启发,能够显著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细胞结构时,小组合作制作模型比单纯听讲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生物学研究本身就需要团队合作,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协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学会倾听、表达和妥协,这些能力对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三)促进知识内化

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知识,通过"教别人"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在解释光合作用原理时,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讲解往往比教师单向传授更有效。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不够科学合理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划分普遍存在机械化问题,教师通常采用简单的空间位置或成绩序列进行分组,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性格特质匹配、 特殊教育需求以及既有社交关系网络。这种粗放型分组方式容易造成小组内部理解能力断层, 强势学生间的资源争夺,使特殊需求学生被边缘化,同时也可能破坏原有的良性同伴互动关系,最终导致小组协作效率低下,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参与度两极分化现象,表现为固定成员长期占据核心角色,其他成员则被动接受分工安排。在思维参与层面,不同学生投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往往由少数学生主导,话语权分布呈现明显倾斜。这种结构性失衡不仅造成学习机会的不平等,更会抑制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培养。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现有评价机制存在系统性缺陷,过于侧重最终成果而忽略合作过程,未能准确反映个体实际贡献度。评价维度单一,缺乏对合作技能、情感态度等软性指标的考察,且个体表现与集体成绩之间缺乏必要区分度。评价反馈存在明显滞后性,无法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削弱了评价本身的教育指导功能。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组策略

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分组。每组 4-6 人为宜,确保组内多元化和组间均衡性。可以设立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定期轮换以保证公平。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单元中,教师将班级分成 5 个小组,每组包含 1 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2 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1-2 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各组分别探究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科学分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小组合作效率显著提高。

(二)任务设计策略

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讨论欲望。任务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而失去探究价值,也不能过于复杂而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应具有阶梯性,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要注重任务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结合实验、观察或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营养"时,可设计"模拟消化系统的功能"任务,让学生利用简易材料制作消化系统模型并解释消化过程,这既能加深知识理解,又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其次要明确分工以确保全员参与,避免依赖现象,如在模型制作任务中可设置资料收集员、材料准备员、模型制作员和汇报讲解员等不同角色,使每个学生都有具体职责。最后要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趣味性,比如在学习"食品安全与营养"时,让学生小组设计一周健康食谱并分析营养成分,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体现生物学的实用价值。

(三)多元评价策略

建立包含小组评价、个人自评和互评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这种评价方式既要关注最终成果的质量,也要重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详细的评价量表,从知识掌握程度、参与积极性、合作态度、任务完成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中,小组合作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并撰写报告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评价方式:首先,通过观察记录表记录每个学生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环节的具体表现;其次,组织组内互评,让学生从合作态度、贡献程度等方面互相评价;最后,结合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形成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这样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能避免"搭便车"现象,还能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科学分组、合理设计任务和完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生物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课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策略,以及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洪.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5,(16):148-150.

[2]范烨.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f* 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盘州市第八中学;,2022:400-401.

[3]罗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26):72-74.

[4]陈晓娟.合作学习活动支持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2,(08):95-96.

[5]李莉.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考试周刊,2022,(30):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