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甘春兰

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小学 341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剖析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之间的紧密关联,阐述了数学阅读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交流能力以及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作用。进而提出运用问题导向阅读、开展情境创设阅读、实施对比阅读分析等具体教学策略,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展开说明,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关联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观念等。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为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机会。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学生需要对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这一过程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数学阅读中的图表、模型等元素,能促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提升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构建起严谨的数学思维体系。

(二)交流能力的提升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交流能力的发展。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还需要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和分享。这种互动交流能够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阐述思路和方法。通过参与课堂上围绕数学阅读材料展开的讨论,学生逐渐掌握交流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拓宽思维视野,进而提升在数学学习中的交流素养。

(三)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

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体现。数学阅读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相连。当学生面对数学阅读材料中的各种问题情境时,需要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应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有效解决,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一)运用问题导向阅读,培养探究思维

问题导向阅读强调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主动探究知识。教师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些问题应围绕教学目标和阅读材料的重点、难点展开,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导向阅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和思考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渐形成探究思维。例如,在教授“圆柱的体积”时,我会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圆柱体积推导过程的内容。在阅读前,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我们之前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能否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状来推导?”“圆柱的底面和高与转化后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形演示,思考圆柱是如何通过切割、拼接转化为长方体的。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和对问题的理解。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阅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不仅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思维。

(二)开展情境创设阅读,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数学材料,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情境创设阅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创设了一个“商场促销”的情境。我给学生们发放了一份模拟商场促销活动的阅读材料,材料中介绍了不同商品的原价、折扣以及促销后的价格等信息。然后我提出问题:“如果你有100元,在这家商场购买哪种商品最划算?”“某商品打八折后的价格是80元,它的原价是多少?”学生们在阅读材料后,需要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要理解折扣的含义,将百分数与价格进行换算。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不同商品的折扣价格来比较哪种商品最划算,有的学生通过设未知数来求解商品的原价。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了应用意识。同时,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们对百分数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对比阅读分析,提升辨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存在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避免混淆,提高学习效果。对比阅读分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授“比和比例”时,我选取了关于比和比例的不同阅读材料。一份材料介绍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另一份材料介绍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在学生阅读前,我引导学生关注比和比例的定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学生阅读后,我组织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们通过对比发现,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比常用于按比例分配问题,而比例常用于解决图形的缩放、比例尺等问题。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分析,学生们能够清晰地区分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提升了辨析能力。

结语

通过深入理解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紧密关联,我们明确了数学阅读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运用问题导向阅读、情境创设阅读和对比阅读分析等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随着对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核心素养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沈娴静.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分析[J].教育界,2024,(35):50-52.

[2]罗欢.运用数学阅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09):39-41.

[3]邱方义.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系统运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4,(1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