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技术与措施
叶良超
安徽建工水利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道路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对国民经济发展与区域互联互通起着关键支撑作用,然而施工阶段因环境复杂、工序交叉作业频繁,安全事故隐患突出,亟需加强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全周期,是保障施工品质与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深入剖析施工管理技术要点与防控策略,探究关键风险因素,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工程安全水平、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道路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道路桥梁工程普遍沿线长、范围广,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加上施工作业难度较大,所以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如触电、坍塌、高空坠落等。而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技术,能够有效规范施工现场秩序,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进而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这对于维护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来说意义重大。
.2 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质量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质量和安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施工现场如果存在不安全操作行为,就会为工程埋下质量隐患[2]。以混凝土浇筑为例进行分析,如果施工过程因管理不当导致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不仅会为现场人员安全作业造成负面影响,还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裂缝等质量问题。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能够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使工程安全投入使用。
2 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技术
2.1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技术,通过系统化方法识别、分析和量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控制策略,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常见评估方法包括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事故树分析法(FTA)及层次分析法(AHP)。其中,FMEA 通过识别施工各环节的失效模式,并计算风险优先级数(RPN),量化潜在故障对安全的影响。例如,在桥梁支架搭设过程中,若支架材料强度不足,其失效概率可达 0.02,而后果严重性指数可达9 级(10 级量表),综合RPN 高于180 时必须采取额外的加固措施。FTA 采用逻辑树结构分析事故发生的逻辑关系,如高空坠落事故由安全带损坏(概率 0.05)、脚手架失稳(概率 0.03)等多个因素引起,通过最小割集分析评估导致事故的关键因素。AHP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加权计算,确保风险识别的科学性。
2.2 施工用电安全技术
首先,施工现场应采用TN-S 接零保护系统,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和开关箱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 有防雨、防尘、防砸等功能。箱内电器元件应安装牢固,接线规范,严禁一闸多机现象。例如, 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 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其次, 现场的环境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合理选择规格型号,架空敷设时,其高度应符合安全要求 般距地面高度不低于 2.5 米。穿越道路、建筑物等部位时,应采取穿管保护措施。埋地敷设时,应在电缆上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被施工机械破坏。
2.3 施工装备与安全防护技术
施工装备与安全防护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装备选型及安全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作业安全性。在施工装备方面,高性能起重设备、自动化焊接装置及智能混凝土喷射系统已广泛应用。例如,现代液压步履式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能力可达 500t,稳定性系数提高 30%,确保大型构件吊装过程的安全可控。自动化焊接设备采用脉冲TIG 焊接技术,焊缝缺陷率可降低至 1.5%,提升焊接质量和结构安全性。在安全防护技术方面,智能安全帽、自动化防护栏及防坠落系统已成为施工现场标准配置。
例如,智能安全帽集成心率、体温及环境气体监测功能,将异常情况实时传输至安全管理系统,心率异常报警响应时间 <3s ,提高作业人员健康防护水平。自动化防护栏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其抗冲击力可达 12kN/m2,确保临边作业的安全性。防坠落系统结合高强度安全绳与缓冲器设计,在2.5m 自由坠落情况下,可将冲击力控制在6kN 以内,减少高空坠落事故的严重性。
3 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 做好前期规划,强化安全风险
在道路桥梁施工作业中,前期的安全管理规划工作非常重要,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也至关重要。在施工前期,施工企业管理层需从战略层面构建安全管理架构,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细化各阶段资源配置与时间节点安排,优化工序衔接机制。通过建立动态监测体系,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实现各环节的协同推进与风险预警。施工队伍在正式入场前,需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工地开展实地踏勘,针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进行专项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方案,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入施工全过程。施工企业应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组织安全督导组定期赴路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重点督查安全管理部门履职情况及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构建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模式,特别要强化基层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实训,着力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问题。通过持续性的安全教育,全面提升从管理层到作业层的安全生产意识,始终贯彻“安全优先”的施工理念。
3.2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考核
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因素,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至关重要,应建立健全施工前培训、日常培训与专项培训制度,确保每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与操作规范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基本的安全知识,还应涵盖机械设备操作、高空作业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实用性强的内容。培训方式可多样化,如模拟演练、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以增强学习效果,通过持续、系统地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与规范操作意识将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减少违规行为和事故发生率。
3.3 建立责任约束机制,确保施工安全
为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必须建立系统化的责任约束机制。科学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不仅能提升工程实施效率,更能显著增强安全监管效能。一是施工单位明晰责任主体,需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清晰界定建设方、施工方及监理单位的职责范围,并将安全绩效与工程款项结算、企业信用评级等关键指标直接关联,形成刚性约束机制。二是创新激励机制,推行行为安全积分奖励与隐患举报有奖等制度,结合必要的惩戒措施,充分调动一线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协同治理体系。
结束语
公路工程道路桥梁施工监理中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协同配合。通过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特殊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人员与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确保公路工程道路桥梁施工的安全进行。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亚超.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汽车周刊,2025(3):134-136.
[2]王慧婷.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4):145-147.
[3]陈思.道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与管理[J].运输经理世界,2024(2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