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症状缓解的影响

作者

郑山 陈朝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 福建南平 353000

引言

慢性肾脏病(CKD)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且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给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重大挑战。随着疾病进展,肾脏功能逐渐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刺疗法作为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改善多种疾病的症状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被广泛应用于调节体内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针刺疗法是否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程,仍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慢性肾脏病3-4 期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现状分析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且通常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不易被发现。特别是慢性肾脏病的 度至重度损害阶段,通常伴随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贫血等一 生存状态。在这一阶段,肾脏的代谢调节功能逐渐下降,导致体 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明显的疲乏感、食欲不振、失眠等不适症状, 糖尿病等,进一步加重了病情。虽然常规的药物治疗仍然是主流,但症状的缓解和肾功 ,传统的治疗方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压药、利尿剂、免疫抑制剂等,旨在减缓疾病进展。然而,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药物治疗的效果逐渐减弱, 物副作用的发生 步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负担。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虽然是治疗终末期肾 专二上 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仍需通过其他手段来延缓病程、改善症状和提高生 有效 方式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背景下,中医传统的针刺疗法因其在调节人体气血、 缓解病症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针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改善微循环,减少病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针刺疗法的优势在于其能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状态,达到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效果。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是临床上常用的针刺点之一,这些穴位有助于增强肾脏的代谢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能有效减轻水肿、缓解高血压等症状。尤其是在慢性肾脏病 3-4 期的患者中,针刺治疗通过恢复身体的气血平衡,有助于减轻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增强体力,提升生活质量。针刺疗法不仅能够缓解部分症状,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患者依赖药物的程度,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采用针刺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仅有助于减轻病情,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二、针刺疗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 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通常面临着多种症状的困扰,包括 逐渐下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传统药物治疗效果的逐渐减弱 疗法作为 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已成为缓解症状、延缓病程的重要 能够调节机体的气血流通,改善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尤其是对 不增加药物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体内的微循环和促进毒素代谢,帮助患者改善整体健康状态。

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 法的作用机制主要体 的调节和对全身症状的缓解。研究表明,针刺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 能力 代谢,改善肾脏的灌注状态。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常被用 ,减轻水肿等症状。这些穴位通过刺激神经系统, 调节内 有效促进肾脏的代谢能力,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 微循环,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帮助减缓肾脏的损伤进程,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蛋白尿的水平,减轻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针刺疗法对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还涉及多方面的生理调节。在体内,针刺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神经反射区,激活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肾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针刺可以减少体内过量的钠水潴留,帮助减轻水肿症状。针刺还能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减缓慢性肾脏病患者易感细菌感染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保护肾脏功能的稳定。通过对不同穴位的综合调节,针刺疗法不仅对缓解慢性肾脏病的症状有显著作用,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减少依赖药物的程度,减轻副作用的发生。这些机制使得针刺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的选择依据与作用机制

足三里和三阴交是临床上常用的两个穴位,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足三里位于髌骨下3指位置,髌韧带下缘,是胃经的一个重要腧穴,常用于调节脾胃、强健气血。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是维持体内代谢平衡的关键。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水湿代谢异常,常常伴随水肿、尿少等症状。足三里通过刺激该穴位,能够改善胃肠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作用,有助于加速体内水湿的排出,缓解水肿等症状。足三里还被认为具有增强免疫、调节气血、促进肾气的作用。通过这一穴位的刺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调节体内各个脏腑的协调功能,减轻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三阴交则位于小腿内侧,髌骨上 3 寸,髌韧带上缘,胫骨内髁前 1 寸,是脾经、肝经和肾经交汇之处。此穴位属于“合穴”,调节功能全面, 特别 脏功能的保健至关重要。 三阴交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调节肝脾肾的作用,是肾经重要的调节点 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常常出现肾气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三阴交能够通过刺激肾脏经脉, 调节肾功能,缓解肾虚症状。三阴交还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慢性肾脏病 见的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症状,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刺激三阴交穴位,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因气血不畅引发的相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足三里和三阴交在治疗慢性 代谢功能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针刺足三里能够通过刺激 肿症状的发生,同时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降低肾脏的代 能够增强肾气,促进气血循环,帮助改善肾脏的自我修 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微循环,从而起到缓解 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为慢 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支持。

四、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症状的缓解效果

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面临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如水肿、高血压、尿液异常(如蛋白尿和尿量变化)以及乏力等。通过刺激足三里和三阴交这两个关键穴位,能够有效缓解这些不适症状。研究显示,足三里作为胃经的重要腧穴,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来改善水湿代谢,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水肿是最为常见且痛苦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当肾脏功能下降时,水分的排泄能力降低,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出现下肢浮肿等表现。针刺足三里能够调节水湿代谢,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从而有效减轻水肿,改善肾脏的排毒功能。

三阴交则是一个重要的交会穴,能够同时调节肝脾肾三个经脉,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理作用。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尤其是进入 3-4 期时,肾功能明显下降,常伴随有肾气不足、 血虚弱的表现。三阴交通过激活肾脏经脉,增强肾气和肾脏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其正常代谢。 它通过调节脾肾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起到了增强体力和缓解乏力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活力。 阴交还能够通过疏通肝气,缓解因情绪压力所引起的症状,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症状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三阴交对于缓解患者的整体不适,特别是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针刺治 可以明显看到症状的缓解效果。在临床观察中,许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刺治疗后,水肿得到 度有所减轻。患者的体力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表现为乏 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程。针刺疗法还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肾脏负担,帮助肾脏 展。针刺这两个穴位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改善他 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案。

五、针刺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与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慢性 已逐渐受到重视。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通常面临着肾功能逐步下降的问题 泄能力显著减弱,常常伴随着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究发现,针刺治疗能够通过调节体内气血流通、改善微循环、增强 作用。在临床观察中,慢性肾脏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刺治疗后,肾功能的各项指 所改善,特别是在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针刺治疗可能对肾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针刺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肾脏血液供应、 代谢能力以及促进毒素排泄等方面。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肾脏血 能够通过刺激相关腧穴,如足三里和三阴交,调节体内的气 不足,促进肾脏的自我修复。针刺疗法还能够通过调节内分泌 能力, 减少体内毒素的积累,有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能够 肾脏病患者的炎症反应, 减缓氧化应激对肾脏的损伤,降低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进一步减缓肾脏功能的恶化。

临床观察结果也显示,针刺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肾功能的相关指标。经过针刺治疗的患者普遍反映,水肿症状明显减轻,尿量恢复正常,蛋白尿的程度也有所降低。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许多患者的高血压得到缓解,避免了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在肾功能指标方面,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普遍下降,提示针刺治疗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虽然针刺治疗无法完全逆转慢性肾脏病的进程,但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药物依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针刺治疗通过调节体内气血平衡、改善肾脏微循环、促进肾脏代谢等机制,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手段。

六、针刺疗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与实际应用

针刺疗法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进入中度至重度的患者,传统的药物 副作用逐渐显现。针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 能够通 ,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 ,能够通过调节肾脏血液循环,减少肾脏损伤,延缓肾功能衰退, 尤其是在病 期或中期,针刺疗法能够通过提升肾脏自我修复能力,为药物治疗提供更好的配合效果。

针刺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 针刺能够缓解慢性肾脏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水肿、尿蛋白、乏力、失眠等。慢性肾脏病患 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针刺治疗通过促进体 控制血压,减轻不适症状。针刺疗法还能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减 脏功能。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能够增强患者的气血循环,提升机 缓解肾脏损伤的进程,从而减缓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针刺疗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限于症状的缓解,它还具有良好的长远效果。通过针刺治疗,能够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减少蛋白尿,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晚期肾病中,针刺疗法为那些无法依赖传统治疗手段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补充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延迟透析或肾移植的需要。针刺疗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够通过调节身体整体功能,改善机体自愈能力,为慢性肾脏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因此,针刺疗法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治疗选择,也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且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针刺疗法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临床价值,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多种症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肾功能,延缓了病情的发展。 作为 种辅助治疗手段,针刺疗法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未来,随着针刺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其疗效和机制将得到更加深入的验证,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军,李英.针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9(4):231-234.

[2] 张红玲,李欣.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6):

411-414.

[3] 周晓峰,赵磊.针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与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2022,16(2):101-104.

[4] 刘志伟,唐敏.针刺在慢性肾脏病 3-4 期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8):

618-621.

[5] 王晓明,孙晓红.足三里和三阴交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21,

17(3):52-55.

[6] 赵兰兰,张宏杰.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针刺疗法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20,28(12):

1055-1058.基金项目:福建省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2019J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