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机械钢丝绳的检测与维护
高建伟 董腾
河南新科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453400
钢丝绳作为起重机核心承载部件,其运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设备整体稳定性与作业人员安全。由于承受反复交变载荷并处于复杂环境中,钢丝绳极易发生断丝、腐蚀、结构变形等失效问题。传统依靠人工经验进行判断的方法难以满足现代运维要求,亟需引入系统性的检测技术与科学维护手段。本文围绕钢丝绳的典型损伤机制、检测技术体系与维保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提升起重设备本体运行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
1 起重机钢丝绳的损伤形式与原因
1.1 磨损与疲劳性断丝
起重机钢丝绳在频繁卷扬过程中,绳股间相对运动及与滑轮、卷筒表面接触,极易引发磨损。长期运行后,外层钢丝表面因屈绕应力和交变载荷作用产生金属疲劳,最终形成疲劳性断丝。此类损伤具有渐进性,早期不易察觉,一旦断丝密度达到极限,将严重影响承载能力,甚至造成断绳事故。合理润滑、定期张力调整可有效延缓磨损与疲劳进程。
.2 锈蚀与腐蚀性损伤
钢丝绳长期处于潮湿、酸碱或盐雾等恶劣环境中,表面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尤其在润滑不良或保护层破损部位更为明显。锈蚀导致钢丝截面积减小、韧性降低,同时加剧脆性断裂的风险。在沿海、冶金、化工等特殊场所,此类腐蚀性损伤是钢丝绳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使用周期内,需加强防护涂层检查,及时补涂防锈油脂,保障绳体长期稳定运行。
1.3 扭结变形与局部挤压
在非正常使用或超负荷运行条件下,钢丝绳可能出现扭结、塌股、挤扁等结构性损伤。这类变形通常由不当卷绕、过度偏斜载荷或张紧不均造成,会破坏钢丝绳原有结构稳定性,显著降低其整体承载强度和柔韧性。同时,局部挤压区易成为疲劳与断裂的集中点。加强操作规范培训与提升滑轮、卷筒加工精度,是减少该类损伤的重要保障措施。
2 起重机机械钢丝绳的检测技术
2.1 目视检查与断丝计数法
目视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识别钢丝绳表面的断丝、锈蚀、磨损和结构变形等明显缺陷。检修人员需借助放大镜、钢尺等工具,对钢丝绳的外层逐段巡查,并依据相关标准对断丝数量进行统计。常用判废依据为:6 倍绳径长度内断丝数超过规定值,或出现集中断丝现象。尽管目视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对绳芯损伤、内层疲劳等隐患识别能力有限,通常需结合其他检测技术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2 磁感应检测技术
磁感应检测利用钢丝绳在磁化状态下的漏磁信号变化,对其内部缺陷进行识别。当钢丝绳中出现断丝、磨损或腐蚀等结构异常时,磁通在局部产生畸变,从而形成可被传感器识别的电信号。此技术能够同时评估金属截面积损失与局部缺陷,适用于中重型起重机钢丝绳的周期性检测。相比目视检查,磁感应法可实现定量分析,适合建立长期健康监测档案,但其对复杂干扰环境较为敏感,现场操作需严格控制磁化强度和检测速度,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2.3 涡流与超声波复合检测
涡流检测适用于识别钢丝绳表面与近表层的裂纹及腐蚀缺陷,通过高频电磁场在导体表面激发涡流,缺陷处会引起电流扰动,从而产生特征响应。超声波检测则可探测深层内部的裂纹和断丝,特别适用于大截面或包覆层钢丝绳的内伤识别。二者结合使用,可实现对钢丝绳多维度损伤的综合探测,弥补单一方法的盲区,提升检测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绳径、结构材质和现场条件合理配置探头与检测频率,确保检测灵敏度与精度的平衡。
2.4 无人化巡检与智能监测系统
随着智能运维技术的发展,起重机钢丝绳的在线监测逐步向自动化与数据化方向转型。现代检测系统集成红外、图像识别、震动传感与AI 分析模块,搭载于起重设备本体或巡检机器人上,实现对钢丝绳表面异常、温升及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部分高端系统还可与起重机控制系统联动,在检测到断丝或异常震动时自动触发停机保护。该类技术可显著提升巡检效率和数据追溯能力,适用于重要设备的日常预警与寿命评估,但部署成本和维护技术门槛相对较高。
3 钢丝绳的维护措施
3.1 润滑管理与防腐蚀处理
合理润滑是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关键措施之一。润滑剂不仅可降低绳股间摩擦,还可防止水分与腐蚀介质渗入绳芯。在维护过程中,应选择具备优良渗透性、抗氧化性与附着力的专用润滑脂,并定期根据使用频率与环境条件补充涂敷。对于运行于高湿、高盐或化工环境中的起重机,还应采用封闭型润滑与涂覆防腐油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整体防护。科学的润滑制度应纳入定期检修计划中,并由专人记录使用情况与补充周期,确保钢丝绳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2 操作规范与使用限值控制
错误的使用习惯是引发钢丝绳早期损伤的常见因素。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执行起吊任务,避免出现急剧冲击、斜拉、超负荷等不规范操作。同时,应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设定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限值,包括累计起吊次数、使用年限及断丝数量等关键指标。当任一指标达到警戒阈值时,必须立即停用并更换钢丝绳。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使用规范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与故障识别能力,从源头上降低异常使用带来的损伤风险。
3.3 安装质量与张力均衡调整
钢丝绳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其后续运行状态。安装过程中应确保绳体绕卷方向正确、张力分布均匀,并使用专用张紧工具进行标准化调试。若张力不均,将导致局部绳股受力异常,引起早期磨损和结构变形。对多层缠绕卷筒系统,还需特别关注绳排布整齐性,避免因缠绕重叠造成挤压损伤。此外,安装后应通过试运行观察钢丝绳在工作状态下的滑动与受力情况,并记录初始张力值,以便后续进行比对与调整,确保张力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3.4 定期检修与报废标准执行
建立科学的定期检修机制,是保障钢丝绳安全运行的基础。检修内容应涵盖断丝计数、磨损评估、锈蚀程度、润滑状况等关键指标,结合现场使用环境和负荷工况设定不同周期的巡视与详细检查任务。一旦发现断丝超限、变形严重或表面损伤不可恢复等情况,应立即执行更换操作,严禁带病运行。同时,应严格执行相关行业报废标准,如GB/T 5972-2016 等,确保报废判定客观、及时。规范化的检修制度有助于实现钢丝绳全生命周期的可控管理,提升设备本体运行安全系数。
4 结语
钢丝绳作为起重设备中最易损耗且关键的传动元件,其检测与维护工作具有高度必要性。通过多手段融合检测技术与科学维护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实现对潜在故障的早期识别与有效应对,还可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减少突发事故。未来应加强智能化监测平台建设与运维标准化管理,推动钢丝绳安全管理工作向高效、精准和可视化方向发展,为起重机械设备稳定运行提供长期保障。
参考文献:
[1]龚琪.电梯起重机机械钢丝绳的检测与维护[J].大众标准化,2025,(06):178-180.
[2]杨慧芳,闫晓妮.起重机机械故障的处置及改进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04):155-156.
[3]彭潇.探讨化工用起重机械钢丝绳检测与维护[J].化工管理,2017,(1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