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体数据的高职校园绿地恢复性效益感知
刘子浠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的重要场所,其校园环境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活动与休憩的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职学生也面临更多的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和社会竞争等。据报道,接近 30%的中国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长期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大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影响,长期而言还会诱发一定的身体疾病。因此,在职业技能院校受到更多关注的现在,对高职校园内的大学生群体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现有的多项研究证明,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提高人群的身心健康[1]。校园绿地是学生日常活动接触最多的自然环境。现有的研究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身心状态与校园绿地类型的关系等开展了研究[2],但大多聚焦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身心状态、认知水平、家庭背景等,以及校园绿地的类型于水平等均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别,同时,多数研究仅通过单次实验进行。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的校园绿地,通过多次实验,研究绿地情况对学生恢复性效应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研究以滨江校区作为研究区域,滨江校区作为学校本部,具有较为完整和丰富的绿地类型,包括紫金公园、楼宇绿地、道路绿地等。
1.2 研究数据
本研究属于源于作者在 2024 年 9 月到11 月期间进行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所得。通过校内征集与筛选,共有 28 名学生作为受试者参与了此次研究,其中男生 8 人,女生 20 人。作者于研究时间段内随机发放6 次问卷,学生首先通过奥维互动地图进行位置的经纬度坐标记录,然后拍摄目视正前方的绿地环境,最后填写一份恢复性评价量表。
关于恢复性评价量表的制定,作者经对比现有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综合分析后选用台湾学者黄章展基于PRS 量表修正后的新恢复性评价量表作为基础,同时因本研究测量次数较多,因此对量表进行了再次调整。最终形成的量表中,包括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共4 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置2 个试题,总计8 道试题,采用里克特量表1-5 进行评分。具体如下。
表1-1 校园绿地恢复性评价量表及测量指标
Table 1-1 Restorative Evaluation Scale and Measurement Indicators for Campus Green Spaces

1.3 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对绿色植被和建筑物进行划分。学生拍摄的绿地环境图片主要通过在 Adobe Photoshop 中人工解译进行识别,识别后再对绿色植被像素与整张图片像素的占比进行计算。即Green Ratio=绿色像素数/图像总像素数,Building Ratio=建筑像素数/图内总像素数。以某张教学楼绿地的识别为例,具体过程如下图。

图1-1 校园绿地绿色植被识别过程图
Figure 1-1 Campus Green Space Vegetation Identification Process Diagram
建筑物的识别与计算方法同理。所有数据计算均通过SPSS 20.0 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样本特征与环境变量分布
本研究共收集168 个有效观测值,即28 名学生共进行了6 次问卷测量。其中女性占比71.4%,男性占比28.6%,年龄范围在19-22 岁之间,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其视觉环境暴露特征分析如下。
表2-1 视觉环境暴露特征
Table 2-1 Visu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通过对6 次重复实验数据的整合分析,主要变量分布特征如下。
在视觉环境暴露方面,绿色植物占比(Green Ratio)均值为0 ∴52±0 .18(范围:0.02-0.89),其中 T1(首次测量)最低,为0 ⋅50±0. .19。T6(末次测量)最高,为 0.54±0.17。建筑物占比(Building atio)均值为0.26±0. .16。而绿色植被与建筑物的比重(Green/Building Ratio)为 2.08±1.35,表明校园环境中绿色为视觉主导。
2.2 恢复性感知维度特征
在恢复性感知维度方面,4 个不同维度的相关情况如下。
表2-2 校园绿地恢复性感知维度具体情况
Table 2-2 Specific Details of Restorative Perception Dimensions in Campus Green Spaces


可以看出,魅力性得分最高,并且女性在魅力性的维度显著高于男性(女生:7.9±1.5 ,男生:7.2±1.6;t=2.45,p=0.015),同时高绿组(Green atio ⩾0 .52)恢复性总分比低绿组(Green atio<0.52)高 1.5 分(8.2和 6.7, p⟨0.001⟩ 。
2.3 结果检验
2.3.1 绿地占比与恢复性感知的相关性绿色植物占比与恢复性感知四项维度的相关性如下所示。
表2-3 绿色植物占比与恢复性维度的相关系数矩阵
Table 2-3 orrelation oefficient atrix between Green lant Coverage ercentage and estorativeDimensions

其中 p<0.05,** p<0.01, *** p<0.001。
结果显示,所有恢复性维度均与绿色植物占比呈现正相关,并且魅力性(r=0.51)的相关性最强,兼容性(r=0. .35)则相对较弱。同时可以得出,建筑物的占比,在魅力性与兼容性方面均不及绿色植物占比。
2.3.2 维度敏感性差异
敏感性差异的本质在于不同维度依赖的心理加工路径不同,导致对同一环境刺激(例如绿地等)的响应强度存在梯度。本研究中发现,4 个维度的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魅力性(A3)、远离性(A1)、延展性(A2)、兼容性(A4)。
2.3.3 性别调节效应
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对于魅力性具有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女性对于高绿环境(>0.6)的响应程度更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建筑物占比对于恢复性感知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而年龄在所有模型中的效应不显著,这可能也与样本量中年龄范围较为狭窄有关。并且魅力性(A3)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3 讨论
3.1 校园绿地的恢复性机制
本研究通过纵向设计实验验证了高职校园绿地对于高职学生的恢复性效益,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图3-1 校园绿地与恢复性效益作用机制图
Figure 3-1 Campus Green Spaces and Restorative Benefits Mechanism Diagram
在整个过程中,魅力性(A3)对于绿地暴露,即绿地在视线中的占比最为敏感,这也印证了Kaplan 的恢复性效应理论。自然元素通过舒缓的视觉模触发了非耗竭性注意捕获。
3.2 性别差异的多维解读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女性群体的魅力性总分最高,同时女性对于绿地暴露的响应强度较男性也更高。从人体作用机制上,女性群体可能在脑活动、审美观、压力激素水平等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别。
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一是样本数量稍显不足,同时因为应征的志愿者数量有限,在男女比例上未能做到同等数量。志愿者的学科背景中工科背景学生偏少。二是对于天气、光照等变化的考虑不足,同时因为问卷发放时间存在一定随机性,部分志愿者拍摄的图片中无绿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效果。三是对于志愿者的恢复性效益仅靠问卷进行测量,存在一定主观性,后续可加入皮质醇、EEG 生理指标等客观因素[3]。
4 结语
本文基于实证研究,探索了以为代表的高职院校中校园绿地对于高职学生群体恢复性效益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得出以下结论。
(1)在高职校园绿地中,绿地在学生视线中的占比越大,即绿地暴露越多,则恢复性效益越好,呈现显著正相关。
(2)高职校园绿地中,绿色植物每增加 0.1,则恢复性效益整体提升0.18—0.21(效应量d=0.53),其中魅力性(A3)响应最强(β=2.10, p⟨0.001⟩ ),兼容性最弱(β=1.58, p⟨0.001⟩ )。
(3)在性别方面,女性对于魅力性的响应强度较男性高30.6%(其中女性=2.35,男性=1.80,
)。
(4)建筑物方面,当视线中建筑物占比>0.4 时,绿地恢复性效益下降约32%。
因此建议在校园绿地环境的设计或改造升级中,可以在女性学生和男性学生活动较多的区域分别进行绿地强化,如利用攀援植物覆盖硬质表面, 使用线条感较 的植物进行空间界定等。并适当种植带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增强视觉的新颖感与刺激程度。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加强对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等类型学生的深入研究,并加入更加客观的生理指标测量。
校园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场所,也是恢复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相关研究,旨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提供更加科学与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群阅, 吴瑜, 肖以恒, 等. 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心理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偏好及场所依恋理论视角 [J]. 中国园林, 2019, 35(06): 39-44.
[2]黄杰, 黄安民, 杨飞飞, 等.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 [J].旅游学刊, 2022, 37(02): 31-45.
[3]张天宇, 乌恩. 游客感知价值与地方依恋的相关性研究——以婺源为例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3(04): 89-96.
(作者:刘子浠,男,硕士研究生,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恢复性环境感知。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立项课题,课题编号WLWH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