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孙真真
山东省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语文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授,也逐渐注重起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辨性阅读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趋势,这种教学模式除了要求学生理解文本表面意思外,还要经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相应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教育者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化教育中,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思辨性阅读之间存在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和思辨性阅读的互动关系
经过分析与应用后,发现心理健康和思辨性阅读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思辨性阅读能够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经过反思和思考后,面对问题时就不会那么紧张,进而缓解学生情绪波动,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为思辨性阅读提供了情感支持,在阅读学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会对思维广度与深度产生影响。三是思辨性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使学生更好认清自己,以及理解他人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实现思辨性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能适应环境变化,并且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该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情绪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开展心理健康培养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思辨性阅读的特点和价值
所谓的思辨性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除了了解文本内容的表面含义外,还要深度分析、反思与评价文本。在思辨性阅读中,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思辨性阅读学习,除了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与解读问题。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小学阶段中,小学语文学科占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课堂指导方式过于单调,因而导致学生兴趣并不高,起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师生互动较少。这种单方向灌输方式,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心理体验与内在情感,从而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太理想。而且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握好教育时机,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过于生硬乏味,造成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二)渗透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在小学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内容存在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时,只关注表面的情绪教育,相应忽视了品德教育、心理调适教育、沟通交际教育等方面。而且,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难以有效解决学生心理上面临的问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进这些问题,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够
当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教师的事情,个人只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即可,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有效培养,甚至导致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起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并且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增强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三、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心理健康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发展,可以采用互动式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学习一年级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深入思考“挖井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如何感恩与回报。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除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感恩心与同情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构建温馨愉快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如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与疏导,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具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为学生构建温馨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放松心态,自主思考问题。例如,引导学生学习一年级的“我爱我的祖国”中,可以组织大合唱活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通过温暖、积极向上的歌声,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慢慢建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
(三)采用个性化阅读指导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思维特点与独特情感,并为他们提供符合情感需求与认知水平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体验到心理的支持与情感的舒缓,使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与思维深度得到提高,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学习一年级的“小公鸡和小鸭子”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人性化的阅读指导,文本中小公鸡与小鸭子之间的冲突,能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逐渐缓解情绪,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四、结语
总之,在心理健康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经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可以相应创建出富有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辨性阅读能力。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不只是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情感认知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获得更多情感支持与认知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以及成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谢芳. 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研析[J]. 小学生( 上旬刊),2025,(07):76-78.
[2] 向艳.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5,(08):83-85.
[3] 唐 红 梅 . 小 学语 文 教 学 中 开 展 心理健 康 教 育 的 路 径 探 究 [J]. 求 知 导刊,2024,(3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