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生态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谢琴

洪湖市新堤忆美幼儿园,湖北 洪湖,433200

引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关心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将绿色生态文化教育融入游戏,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1]。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将洪湖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有机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策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路径,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萌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为其全面发展带来帮助。

、创设游戏环境,沉浸体验感知

环境是幼儿教育教学当中尤为关键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在将绿色生态文化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当中,应当切实充分利用教室的走廊、户外、场地等场所来模拟洪湖湿地的生态场景,将抽象的自然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以及可操作的具体环境中,让幼儿通过这种高度情境化的环境创设能够仿佛置身于洪湖湿地之中,在潜移默化中熟悉生态构成,并对生物多样性的美进行直观感受,激发其对生态探索兴趣有效激发[2]。例如,教师在班级创设“洪湖生态角”的主题区域,教室内的墙用大幅湿地公园风景画和幼儿绘制的荷花、荷叶等作品进行装饰;地面则用蓝色丝绸模拟湖水,其中放置真实的莲蓬、莲藕以及贝壳等物品;教师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船停靠岸边的场景;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区域的一角悬挂洪湖常见的鸟类图片或模型。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教师可以自动的生成“导游带你游洪湖”的角色游戏,让孩子们轮流担任小导游,让他们向其他游客介绍洪湖湿地公园。通过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情境讲解,孩子们能够对洪湖动植物具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与了解,更能够在扮演当中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生态自然自觉保护的意识。

二、游戏难度分层,适配发展需求

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与操作水平各有偏差,倘若游戏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手段,很容易出现小班幼儿跟不上、大班幼儿吃不饱的问题出现。教师在绿色生态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当中,应当基于幼儿的年龄以及发展特征来分层设计洪湖生态游戏,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游戏当中获得收获和成就感,促进其对生态知识的有效吸收与掌握[3]。例如,教师可以在“洪湖鸟类保护”的主题当中设计分层游戏: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教师可以用纸箱提前制作不同鸟类的“家”,幼儿则将对应鸟类玩具放入正确的“家”中。通过简单匹配来对洪湖常见的鸟类进行认知和了解;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教师可以展开鸟类食物投放的游戏,可以提供一些小鸟和水草的道具图片,让幼儿去判断对应鸟类的觅食区;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教师可以组织与开展鸟类栖息地的设计游戏,让幼儿通过树枝和积木来搭建鸟类的栖息地,并且要考虑到白鹭捕鱼需要浅水区,野鸭藏身需要芦苇丛,并向同伴讲解设计的思路。通过这种分层设计的方式,能够让每个阶段的儿童切实参与其中,促进其对生态认知深度的有效提高。

三、组织探究游戏,主动建构认知

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与开展探究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认知。

例如,洪湖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蕴含着无数可以供幼儿探究的科学奥秘,教师可以以洪湖湿地等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为切入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探究游戏,让他们在观察、记录以及思考当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以此来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的培养带来支持和帮助[4]。例如,幼儿对洪湖的鸟类非常好奇,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探究鸟类的科学游戏,教师可以在户外悬挂不同鸟类的图片展板并提供望远镜、记录本。幼儿可以化身科学家,利用望远镜来去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信息。随后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鸟类羽毛仿制品、鸟喙的模型以及相关实物,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展开食物匹配的游戏,让他们去探究不同形状的鸟喙适合吃什么食物,从而对结构和功能关系进行了解。在这种游戏化的探究之中,幼儿能够在玩耍中理解了洪湖鸟类多样的生存智慧,懂得了保护鸟类栖息地的重要性。

四、家园协同实践,延伸教育场景

幼儿园在将绿色生态文化教育融入到游戏活动中,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由此才能够形成教育的闭环,若只是依赖于教师单方面地开展,幼儿很难在游戏当中将所学习到的生态行为转化为日常的习惯,而通过家校合作的生态实践任务能够让幼儿家长成为幼儿的伙伴与榜样,以此来延伸游戏的教育效果。例如,幼儿园可以让家长带领幼儿用洪湖莲藕制作一道家常菜,并在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莲藕的结构并讲解莲藕的孔洞是用来呼吸的;在鸟类观察的游戏结束后,可以要求家长带领幼儿对生活中的鸟类进行拍摄,并一起比对洪湖白鹭的特征,并告知幼儿:“莲藕不仅能玩,还能吃,我们要保护洪湖的莲藕。”“我们只有爱护环境才能够让鸟儿自由地翱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游戏当中的认知转化为自觉的保护意识,同时为绿色生态文化教育与游戏活动的有效融合带来支持和帮助。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洪湖绿色生态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系统而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参与游戏积极性,让他们在此情境中不仅获得到相关知识,更加有效提高其生态责任感,为其后续深入性的发展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 齐颖.以生态启蒙教育为载体为幼儿创设绿色教育环境[J].新课程:上, 2017(4).

[2] 艾小雲,姚惠.生态文明教育铸就绿色童年--杭锦旗巴拉贡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 2024(4):99-99.

[3] 周彩萍,朱盼盼.筑生态文明,绘绿色家园——济南市槐荫区清泉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 2024(5):95-95.

[4] 张贤琴.本土资源融入课程,绿色生态领航发展——以幼儿园"亲水"课程谈绿色教育[J].幼儿 100:教师版, 2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