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机制研究
马芳
海伦市档案馆 黑龙江海伦 15230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层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电子档案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记录形式,在基层档案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子档案具有存储便捷、检索高效、传输快速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依赖计算机系统、易被篡改、存储载体易损坏等特点,其长期保存与备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确保电子档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被准确、完整地读取和利用,成为基层档案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的现状
(一)电子档案数量增长迅速
随着基层单位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子文件的产生量日益增多,基层档案馆接收的电子档案数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些电子档案涵盖了文书、照片、视频、音频等多种类型,格式复杂多样,给保存与备份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存储载体存在局限性
目前,基层档案馆常用的电子档案存储载体主要有硬盘、光盘、磁带等。硬盘具有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的优点,但容易受到物理损坏、病毒感染等影响;光盘存储寿命相对较长,但存在兼容性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旧格式的光盘可能无法被新的设备读取;磁带存储容量大、成本低,但数据读写速度慢,且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环境进行维护。
(三)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
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备份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然而,目前基层档案馆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电子档案格式、元数据标准、存储方式等存在差异,导致电子档案在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四)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涉及到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构建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机制的重要性
(一)保障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电子档案是基层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源,记录了单位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要工作成果。构建长期保存与备份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子档案因存储载体损坏、病毒感染、人为误操作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损坏,保障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为基层单位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维护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电子档案容易被篡改和伪造,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面临着威胁。通过建立完善的保存与备份机制,可以对电子档案的产生、传输、存储和利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作用提供保障。
(三)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档案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构建长期保存与备份机制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1.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和载体
根据电子档案的类型、特点和保存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和载体。对于重要的电子档案,可以采用多种存储载体进行备份,如同时使用硬盘、光盘和磁带进行存储,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规范电子档案的格式和元数据
制定统一的电子档案格式和元数据标准,要求基层单位在形成电子文件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元数据要求进行处理,确保电子档案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对于已有的电子档案,要进行格式转换和元数据补充,以提高电子档案的兼容性和可管理性。
3.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备份方式可以采用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备份频率和备份介质。同时,要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二)完善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备份、利用和销毁等工作流程。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台账,对电子档案的基本信息、存储位置、备份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管理和查询。
2.加强安全管理
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是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安全防护体系,采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种措施,防止电子档案被非法访问、篡改、删除和泄露。
3.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评估内容包括存储设备的运行状况、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通过监督和评估,不断提高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1.开展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电子档案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最新的电子档案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电子档案的格式规范、元数据管理、存储技术、备份策略、安全防护等方面。
2.引进专业人才
基层档案馆要积极引进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电子档案管理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四)加强合作与交流
1.加强与上级档案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积极争取上级档案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电子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
2.加强与其他基层档案馆的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基层档案馆建立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分享电子档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解决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3.加强与相关技术企业的合作
与信息技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可以开展技术研发、设备采购、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五、结论
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目前,基层档案馆在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完善的保存与备份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加强合作与交流等策略,不断提高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与备份工作的水平,保障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基层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玉洁.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保存与备份现状分析[J].档案学研究,2022(3):45-49.
[2]刘阳.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技术研究[J].中国档案,2023(5):60-63.
[3]陈晨.基层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机制构建探讨[J].档案与建设,2024(2):70-73.
作者简介:马芳,1986 年 3 月 17 日出生,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