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圣药白降丹和红升丹制备工艺优化研究与探究
杨惠媛
迁安市中医医院药库 河北迁安 064400
中医通常将疗效好的药物称之为广义的丹,如大活络丹、小活络丹、九一丹、紫雪丹、玉枢丹、白降丹、红升丹,剂型多样;而狭义的丹特指使用汞及矿物类物质,经高温烧炼而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轻粉、白降丹、红升丹[1],中医外科有“红开白降,外科家当”、“中医外科三件宝,白降红升黑膏药”以及“疡医若无红、白二丹,决难立刻取效”(《医宗金鉴•外科》),体现了红升丹与白降丹在中医外科中的重要地位[2]。我有幸参与了 2023 届全国传承人才项目,深入学习了中药材栽培、炮制、鉴定、制药制剂工艺等,现将学习中对外科圣药红升丹和白降丹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详述如下,以飨同行共同探究。
1、白降丹的优化制备[3,4]
白降丹功能主治为有拔毒生肌、祛腐排脓之能,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治疗开放性阴疽、闭合性炎症、扭伤、乳腺增殖症、骨质增生、脂肪瘤、海绵状血管瘤、吊疔、隔皮吊毒、拔核、蚀赘疣等。收载有白降丹制备方法的传统著作包括《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医宗金鉴》、《嘉佑补注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外科正宗》、《疡医大全》等。
白降丹是将水银、白矾、火硝、皂矾和食盐等升华炼制的团块状结晶物,配制原料为 7 硝、8 矾、10 两银、10 两盐,主要成份为氯化汞和氯化亚汞,在不同时期的典籍中制备工艺均有差异。备料、覆罐、溜胎、冷却、封固、收丹、降丹、去火毒等炼制环节依靠师徒手口相传,没有统一标准,也难以界定毒性剂量。传统制备时需要使用沙盘、阳城罐、木炭等,过程繁琐,其中遛胎环节对经验要求较高,烘烤不足容易导致料胎炼制脱落,但烘烤过度又会降低使得率,同时极易造成水银流失,危害环境及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笔者提倡优化使用控温型电热套用以替代创痛沙盘木炭,配置空气净化设备以避免重金属汞的泄漏。炼制时要注意配料、结胎、封口、烧炼的4 个步骤环环紧扣:按照传统白降丹炼制配比,将水银-火硝-白矾-绿矾-食盐以 2:2:2:2:1 的比例投料,使用打粉机粉碎,平铺在阳城罐的底部。用电炉遛胎:待罐内物质完全熔化后,匀速旋转罐身,争取保证遛胎均一。遛胎完成之后,将罐子倒扣在瓷盘之上,使用熟石膏加浸水的桑皮纸粘贴封闭缝隙,外撒生石膏以防裂口。然后将瓷盘置于冷水降温后,使用控温电热套放置于罐底,调节温度保持文火温度 102% 、炼制时间 30min ,武火温度 178∘C 、炼制时间 68min ,尾火收尾。可以同时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收集炼制的温度变化保证炼制工艺标准化,研究在额定温度下将汞和硝酸根离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与氯离子结合为氯化汞或氯化亚汞。同时,红外热成像更有助于把控胎罐温度,使整套工艺稳定可操控。
2、红升丹的优化制备[5,6]
红升丹又称大红升、五灵升药、三仙丹、大升丹等,“红升丹”药名首次见于清代《医宗说药》:“外科若无升降二丹焉能立刻奏效"、“疡医若无红白二丹,决难立时取效"。红升丹归脾、肺经,功效为拔毒提脓、去腐生肌,尤其因其强大的“去腐生肌"作用被称为“外科圣药”,主治外科痈疽溃后不能收口、脓出不畅、下疳腐烂、疮疡久溃等,尤其在治疗肛肠术后创面及其他慢性疮面、性病、糖尿病足溃疡上有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优越功效。收录有红升丹的古籍有《种福堂公选良方》、《串雅内外编》、《外科方外奇方》、《疡科心得集》、《文堂集验方》、《沈元善先生伤科》、《疡科心得集》、《医法青篇》、《伤科医书》、《片石居疡科治法辑要》、《仙方合集》、《临证一得方》等。
红升丹主要是由水银、火硝、白矾混合均匀,升华炼制成橘红色结晶体的粉末或结团块,主要成份为氧化汞,炼制方法首见于《医宗说药》,不同古籍的记载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传统炼制技术也是以以师徒口口相传方式传承,所以同样存在缺少规范化工艺、炼制方法守旧、炼制器具繁多、工序复杂及操作人员易中毒的问题。
红升丹成分为“水银一两、明矾二两、食盐一两、火硝六钱”。笔者提倡的优化方案首先按照传统比例,投料比例为水银-火硝-白矾为 1:1:1,使用打粉机粉碎,直至无水银亮星后平铺于料锅底。取瓷碗倒扣,及时采用浸水的桑皮纸粘贴糊住缝隙,再用熟石膏加固,外撒上生石膏防裂口,取细河砂 500g 加食盐10 g用水调成泥,糊上一层约1cm厚的泥层并阴干;再取 3000g 粗砂加入 60g 食盐,加水调成泥,填满剩余空间,将碗底用重物尽量压紧,使用可调温电炉调节温度,以中火后再用武火烧炼 1h。冷却后取丹。同样建议使用可以同时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便于收集研究资料及使整套工艺稳定可操控。
3 小结
外科丹药按色泽分为红、白二类,按制法分为降丹(白降丹)、升丹(红升丹)和半升半降丹(轻粉),按成分可分为含汞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含砷化合物。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近年来丹剂发展缓慢,配料、用具、炼制工艺都需要优化。本文希望通过有效升级炼制中的控温等技术难题,为丹药炼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思路,并为其继续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洋,张清波,笔雪艳.中药传统丹剂现状与创新探讨[J].黑龙江医药,2 022,35(05):1066-1069.
[2]徐潇,崔炎.外科丹药——汞制剂丹药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1):45-47.
[3]张志国,皮晓华,左亚杰,等.传统制备白降丹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02):334-336.
[4]徐潇,崔炎.外科丹药——汞制剂丹药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1):45-47.DOI:10.19621/j.cnki.11-3555/r.2019.2124.
[5]杨菁菁,甘青霞,杨宇,等.红升丹炼制工艺标准化与物质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5,50(10):2695-2703.
[6]汤灵娇,顾尽晖.升丹的现代临床研究与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4,12(11):111-112,122.
※项目名称:2023 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人教函〔2023〕96 号),项目编号:T202348322005
作者简介:杨惠媛,女,汉族,本科,副主任中药师,2023 届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研究方向:致力于研究中药饮片的鉴别与质量控制。